合肥魏阿姨走后,留下600多个“孩子”

大皖新闻讯 11月4日,清晨7点的合肥,微冷。魏阿姨的灵堂朴素、庄重,送行人群慢慢聚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沉重的表情,有些已经挂上了泪痕。

这位被称作“合肥魏阿姨”的七旬老人,名叫魏敏,是六百多只流浪毛孩子共同的“家长”,她用二十年时光,为无家可归的小动物撑起了一片天。

最后的告别:带着毛孩子照片送她一程

11月2日,许久未更新的“合肥魏敏流浪动物驿站”发出了一条令人心碎的消息:“再见,魏阿姨。谢谢您为流浪毛孩子们撑起二十年。”魏阿姨于当天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

这则突如其来的讣告,让无数人为之震动。“刚下飞机,打开手机就看到这样沉痛的消息。阿姨,一路走好。在天堂要幸福啊。”“非常非常难过,人的一生,把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坚持了二十多年,大爱。望阿姨在另一个世界看遍风景,要对自己好点。”“看到这个消息哭了,魏阿姨一路走好,愿您来生被您所救助过的所有生命好好守护。”……评论区四百多条留言中,有曾与她并肩的义工,也有被她的故事感动的陌生人。

11月4日,魏阿姨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合肥市殡仪馆举行。尽管仪式定在清晨七点,许多人仍早早赶来。

送行魏阿姨的人群。

义工张俊生是其中之一。连日来,他与义工团队忙碌筹备,只愿魏阿姨能安心远行。告别仪式上,他特意带了两样东西:一张小狗的照片,和一盅骨灰。“这是阿姨救助时间很长,非常喜欢的一只狗,还是她的微信头像。这只小狗前阵子也走了,今天带它一起来送送魏阿姨。”

张俊生原先从事教培行业,与魏阿姨结缘于三年前,后改从事宠物殡葬服务。“基地里有六百多只毛孩子,我们义工各司其职,有的负责线上募捐、领养与救助,有的负责运输、医疗对接等。”

在他眼中,魏阿姨的善良与爱心已无需多言。“她太累了,救不完的狗。我想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世上不再有需要被救助的毛孩子。”

张俊生带着小狗照片和骨灰送魏阿姨最后一程。

张俊生最后一次见到魏阿姨,是今年年初在医院。尽管病痛缠身,魏阿姨仍心心念念着基地与那些毛孩子。“阿姨始终放不下,但我们让她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它们。”

二十年坚守:从市里到巢湖边,六百只毛孩子的“乌托邦”

对于魏阿姨的故事,我们在“合肥魏敏流浪动物驿站”的追忆文章中也能窥见一二。魏阿姨的动物救助之路始于2000年。起初只是偶遇流浪狗,但她心软,难以拒绝每一次求助。于是,收养的狗从150只,到300只,再到600只。

基地也一次次向远方迁徙:从市区到大蜀山,再到肥东,最终落脚于靠近巢湖的乡镇。即便年届七旬,魏阿姨仍每日搭乘公交、转骑电动车,往返六小时,从市区奔赴乡村,只为照顾好基地里那几百张等待的嘴。

运营基地绝非易事。被遗弃在门口的狗需接种疫苗、进行绝育;适龄犬只要尽快寻找领养家庭;年迈的狗则陆续出现各种老年病。残疾犬只中,有的失明,有的行动不便,都需要专人细致照料。

2025年春天,魏阿姨在化疗间隙回到基地看毛孩子们。(受访者供图)

天冷要封窗,天热要除草、拉防晒网;狗多了,就得扩建犬舍;煮鸡架的大锅常常几个月就烧穿底。每天消耗的大米、狗粮、医药费,加上维修、电费与房租……随着毛孩子数量增多,基地年开支已超过30万元。

这座由爱垒起的山,不单靠魏阿姨一人支撑。二十年来,是无数善意汇聚成河——义工、捐助者、每一位关心者共同守护着这个属于流浪动物的乌托邦。

延续她的爱:基地不改名,我们不放弃

大皖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魏阿姨住院后,基地的运营已逐步交由年轻义工团队接手。“我们已磨合了一年半,由不同义工分管领养、维修、医疗、救助、财务等板块,共同决策重大事项,确保基地平稳运转,让每只狗继续得到良好照顾。”张俊生表示。

基地的毛孩子们 。(受访者供图)

目前基地已接近收容上限,年底的医疗费与来年房租仍是沉重负担。张俊生呼吁所有关心毛孩子的人继续关注基地动态,延续魏阿姨唯一的心愿:“好好照顾它们”。同时,也希望养宠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负责到底,不要遗弃它们。

“未来十五年,我们希望基地能继续顺利运行。我们不会更名,不会放弃。”这是义工团队共同的信念。他们相信,爱与陪伴,可以跨越生命,持续传递。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摄影报道

编辑 汪艳

上一篇: 学生停车购买小吃被拔走车钥匙 校方回应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