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罗官章,在他先后扎根、帮扶长达49年的“宜昌小西藏”,带着未尽的牵挂,走完了一生。老人走后,女儿李秀英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父亲的工资卡上,最后的金额定格在38.83元。作为一名父亲,罗官章留给儿女的“遗产”只有毫不起眼的38.83元。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却为牛庄8000多位乡亲留下了一大片能够过上好日子的天麻。罗老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让我们热泪盈眶,也让我们热血激昂。
1937年,罗官章在牛庄出生,这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最偏远和艰苦的高寒地区。也许从这一刻起,他就注定与牛庄乡和牛庄乡的乡亲们紧紧地抱在了一起。1997年,罗官章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休,本可以赋闲享受生活,但他却毅然选择返回生他养他的牛庄乡,这一干就是20多年。老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怎么离开过五峰,离开过牛庄乡的大山,选择留在这里可能要常年面临山高路远的不便、物质生活的单一,注定了要过苦日子,但在他看来,这里有更值得他去奋斗、去发光、去改变的地方,那就是让乡亲们荷包鼓起来,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在尝试了多个产业后,罗官章将目光定在天麻种植上。为获得试验数据,他靠烤土豆充饥,一待就是一天;为了试验投入,他的5万5000元退休金用得一分不剩;为弄清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他锯割菌材时因杂木扭滑,左手拇指和食指同时被锯片割断……这些饱含着坚毅、果敢和无私的举动,是比任何豪言壮语更让人敬佩和折服的故事,罗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映照,是举着骨头当火把的忠诚担当。
老人用20多年时间,在牛庄乡书写了一部关于“改变”的奋斗史。20年来,牛庄乡已由当年的年产天麻200多公斤,增加到现在的年产干天麻2500多吨,仅此一项收入就近7500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重拾斗志的家庭,是一张张绽放笑容的脸庞。罗官章用自己的奉献让乡亲们相信: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贫困不是与生俱来的宿命。他像一粒种子,让摆脱贫穷的信念在大山深处生根发芽;他如一星火种,点燃了乡亲们心中的希望之光。为群众做点实事并不难,但难得是把一件事坚持做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他身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什么是咬定青山,什么是为民初心,什么是大爱无私,什么才是无悔的人生选择。
《人民日报》头版曾经刊登了新华社播发的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则报道让无数人驻足停留、感动泪目,也让人明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以老人为榜样,以他的精神为指引,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接续奋斗、持续耕耘,用实际行动告慰这位长者,告慰所有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英雄榜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谨(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委宣传部)
责编:丁玥【责任编辑:伍佳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