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贷款,“守住”传承百年的老味道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曹丽珍

“步步糕和董糖每样来10元钱的。”“老板,这石榴汁怎么卖?”“马家片糕来一盒尝尝。”

10月17日上午,秋日暖阳下,高淳老街上的马家糕饼坊前,选购糕饼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店主李玉芬和家人忙个不停。

“这几天缓一些了,国庆中秋假期忙得不得了,每天都要到21时许才能关店。”一批客人刚走,李玉芬又开始剥石榴。

因“糕”谐音“高”,在高淳人们将糕点和“吉祥”联系在一起,民间有“踏入高淳先买糕”的俗语。在长约800米的高淳老街上,记者看到多家卖糕饼的店铺,其中马家糕饼坊的生意格外红火。

“百年老店马家糕饼现做现卖”,店铺侧墙上这12个硕大的白底红字,无疑是吸引客流的最佳招牌。与糕饼相隔不远的亮化制作间内,一位老人正在用红纸娴熟地包起刚做好的桂花酥糖。

“我老公公今年70多岁,是马家糕第四代传承人,十多岁就开始制作糕饼。店里卖的每一样糕饼,都是公婆老两口亲手做的。”说话间,又有两位顾客进店。李玉芬放下石榴,洗了洗手,迎上前去,很快,“支付宝到账20元”“支付宝到账21.8元”的提示音接连从付款机传出。

“这是工行刚帮我们免费换的付款机。”李玉芬说,以百年手工技艺托底,店铺经营得越来越好,离不开金融的助力。

“2023年初,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要消费,就想着赶紧把店重新开起来。”李玉芬回忆说,但当时糕饼制作所需的芝麻、麦芽糖、糯米粉等原材料的数万元费用凑不齐,情急之下,她拨通了经常来老街走访的工行客户经理夏胜的电话。

“之前担心有门槛,所以我们没在银行贷过款。”让李玉芬惊喜的是,挂了电话不到10分钟,夏胜就带着一个二维码来到店铺。当天,李玉芬用工行手机银行App扫描二维码,贷款申请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最多可以贷10万元。没让我跑银行,就在手机上操作,10万元当天就到账了,店铺很快就重新开了起来。”回忆往事,李玉芬仍有些感慨。

记者了解到,李玉芬申请的是“经营快贷”,是工行专门针对个体商户和中小微企业推出的普惠金融产品,其最大特点就是灵活。

“征信正常,能看到流水,就能申请,缺多少用多少,最高能贷300万元。”夏胜告诉记者,李女士是马家糕饼坊的法人,她一扫二维码,流水就全部显示出来,所以额度出来很快。

一笔10万元的贷款,为一家糕饼店守住了传承百年的老味道,这是南京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的缩影。近年来,南京不断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为越来越多像李玉芬这样的个体户和民营小微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仅在高淳区,以工行高淳支行为例,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普惠贷款余额24.6亿元,较2020年末的5.45亿元,增幅高达351.38%;再看全市,2020年末南京地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165亿元,到2024年末,这个数字已增至1.12万亿元。

上一篇: 建邺区举办从教三十年教师颁奖典礼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