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时间赛跑:多学科协作(MDT)助力高龄腹膜透患者重获行走自由——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与外一科联手为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

鲁网10月27日讯近日,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护航”战,麻醉手术科与外一科团队紧密协作,成功为一名高龄且长期依赖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实施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这台高难度手术的顺利完成,不仅解除了患者病痛,更标志着医院在处理复杂高危病例、尤其是合并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麻醉技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高龄 尿毒症 腹透:手术路上布满“荆棘”

患者吕奶奶年过八旬,一不小心摔倒,导致左侧股骨颈骨折,她是一位有着多年尿毒症病史、因为瘦弱依赖每日腹膜透析来维持生命的患者,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意味着她的内环境极不稳定,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非常脆弱,曾到大医院就诊,因为吕奶奶年老体弱、多病缠身,被大医院拒诊。回家后吕奶奶活动严重受限且疼痛难忍,生活质量极差,通过熟人介绍,慕名来到了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

对于这样一位特殊患者,麻醉手术科和外一科非常重视,髋关节置换术这本就属于创伤较大的手术,变得异常凶险。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单独一个科室已难以应对,唯有强强联合,方能披荆斩棘。

多学科会诊(MDT):量身定制“一站式”护航方案

为确保万无一失,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立即启动了多学科会诊(MDT)机制。由麻醉手术科、外一科,联合肾内科等专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术前讨论。

麻醉手术科团队拿出了堪称“教科书”级的精准方案:

· 选择轻比重对循环影响轻微的椎管内麻醉,选择对肾功能影响最小的麻醉药物,并精确计算麻药剂量,实现“精准麻醉”。

· 术中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电解质及血糖变化,及时调整,确保生命体征平稳。精细规划围术期的液体管理方案,既保证手术安全,又避免加重心脏负荷。

骨科团队则制定了微创、快速、精准的手术策略:

· 选择技术成熟方法,最大限度减少肌肉软组织损伤,降低手术创伤。

· 凭借丰富经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和麻醉时长,为患者快速康复打下基础。

· 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假体材料,降低术后排异和感染风险。

强强联手,手术间里的“生命芭蕾”

手术日,一切准备就绪,麻醉医生犹如一位沉稳的“交响乐指挥”,通过精准的椎管内麻醉复合镇静技术,让吕奶奶在无需全身插管的情况下安然入睡,并全程守护着她的生命体征平稳。

与此同时,骨科手术团队动作行云流水、精准高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髋关节置换操作,出血量控制在了极低水平。

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默契配合,眼神交汇间便完成信息的传递与决策。这场高难度的“生命芭蕾”在无影灯下完美演绎。

重获新生,迈出走向幸福的第一步

术后,吕奶奶安全返回病房。在多学科团队的持续监护和精心治疗下,她平稳度过了感染、、电解质紊乱等重重风险关卡。在病房护士指导下,术后第二天,吕奶奶便成功下床站立,迈出了手术后的第一步,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最大的褒奖。

麻醉科主任表示:“此例手术的成功,充分体现了现代麻醉学已远不止是‘让病人睡着’,更是围术期医学的管理核心。尤其是对于这类极高危的患者,精准化、个体化的麻醉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石。”

骨科主任指出:“面对高龄、高危患者,医院不应轻易放弃。通过MDT多学科协作能够系统性地评估和控制风险,让手术不再是生命的‘赌注’,而是提升生活质量的希望。”

此次高龄腹透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是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的又一典范案例。它展现了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处理复杂疑难杂症的综合实力与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为众多患有类似疾病的高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

上一篇: “卷尺哥”短视频中蕴含城市治理的算法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