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医附院自动化腹膜透析(APD),点亮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之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通讯员 王彦彦 焦占峰

对尿毒症患者而言,“透析” 二字承载着生命续航的重量。传统血液透析需每周3次、每次4至5小时往返医院,这般奔波对行动不便者而言,既是身体的持续煎熬,更像一道难以挣脱的精神枷锁。如今,济医附院开展自动化腹膜透析(APD),越来越多患者的生活正被悄然改写,成为照亮他们黑夜的“生命之光”。

破局:APD成“夜间守护者”,卧床患者重获生机

66岁的张姨,一年前被确诊尿毒症时,还伴有股骨颈骨折,因无法手术长期卧床。作为独生女的女儿,一边要照料母亲,一边要维系家庭,“如何透析” 成了压在这个家庭心头的难题。当家人带着焦虑找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太白湖)主任张宜明时,转机悄然降临。

张宜明在全面评估张姨的身体状况后,量身定制了最佳方案:采用APD居家治疗。不同于传统透析的频繁奔波,APD无需患者手动频繁换液,只需每晚连接自动化腹膜透析机,机器便可在夜间静默运转完成治疗。“不用来回跑医院,晚上睡一觉就完成透析,太省心了。” 张姨的女儿曾这样感慨。

治疗效果很快显现:张姨经APD治疗后,其各项化验指标逐步好转,精神状态也明显改善。每隔半年,医院医护团队还会上门家访——此次家访中,张姨拉着医护人员的手分享日常治疗感受,言语间满是对APD技术的认可。同时,肾内科副主任医师焦占峰仔细核查透析机参数、调整处方,确保方案精准适配;腹透护士王彦彦为张姨测量血压、检查透析导管、消毒换药,还手把手指导翻身技巧,细致叮嘱透析日记记录、操作间紫外线消毒、透析液储存等注意事项。每一个细节,都藏着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用心。

“不仅透析效果好,还省了手动换液的麻烦,我能有更多时间照顾妈妈和家里。” 张姨女儿的话,道出了 APD 技术对患者家庭的实际意义。截至目前,该院肾内科已为55名患者开展APD治疗,这项 “让治疗回归生活” 的技术,赢得了患者群体的一致好评。

暖心:透析液免费配送到家,打通服务 “最后一公里”

“腹透液一箱箱的,我们搬不动,以前每次取液都要找人帮忙。现在医院直接送上门,真是解决了大难题!” 这是不少腹透患者的共同心声。深知患者取液的不便济医附院肾内科医护人员深入调研后,与药学部多次沟通协作,最终制定了 “透析液免费配送上门” 方案,着力解决腹透患者如何把腹透液从医院到家的难题。

借助信息化手段,济医附院安排工作人员在门诊药房统一领取透析液,无论节假日、酷暑寒冬,都能及时 “点对点” 配送到家,真正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数据见证着这份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截止到2025年6月,医院已为患者配送7个产品,共计229456袋,35123件,完成配送1632单,服务范围覆盖16个区、县、市,惠及94名病患——相较于2023年12月刚启动配送时的49名患者,服务人数翻了近一倍。

从“患者跑”到“医院送”,从“技术突破”到“服务延伸”,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的宗旨。APD技术为尿毒症患者打开了 “便捷治疗” 的窗口,而免费配送服务则为他们卸下了 “奔波之累”,二者交织,不仅让医疗更有精度,更让民生服务充满温度。这道照亮患者生命的光,正折射出医疗为民的初心,为更多困境中的家庭带来希望。

上一篇: 个性化诊疗方案 助力患者迎好“孕”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