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青央企人物故事|大学生小杨的“进阶”路

鲁网10月21日讯2025年的盛夏,蝉鸣伴随着毕业的钟声,7月份西安十里雅望小区迎来了一个来自安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毕业证书还没完全焐热,带着满腔热血的杨金钊从家乡吉林来到了西安,成为中交一航局二公司一名十里雅望项目的一名安管员,从象牙塔里迈向了充满挑战与责任的工地征途。

初到项目部,暑气在项目现场蒸腾,耳边回荡着施工机械的轰鸣,与宁静的校园和有序的课堂截然不同,小杨并未感到丝毫畏惧,反而像一块海绵,迫切地想吸收现场每一份养分,然而他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躲不开的“高温”。

“热,太热了,东北的夏天从来没有这种温度,氤氲的热气儿把空气都扭曲了,就静静站着不动我感觉我的后背都湿透了。”小杨感叹着,带着他一块熟悉现场的安监部部长宋瑞堂说道:“动辄40℃的高温对项目安全管理和一线工人都是很大的考验,有的工人热的安全帽也不好好戴了。”看着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的工人,思忖许久的小杨向宋瑞堂提出了他的想法:“部长,我最近就守在实名制通道这里了,咱们的绿豆汤、防暑降温药品都交给我怎么样?”得到肯定回答的小杨就每天在工人上工前早早来到实名制通道,这里是工人进入现场的必经之路,让路过的所有工人喝点项目准备的绿豆汤,看到有工人安全帽和反光背心穿戴不规范,他就拦住工人,一边将绿豆汤递给工人。“师傅,我知道天气热,但是热也不能忘了安全不是。”拉近了话头之后工人都会选择把安全帽和反光背心穿戴好,等到工人都进场完毕了,小杨就揣着防暑药品到现场“转悠”起来,室外施工场所和地下室是他经常出没的地方,询问工人有没有觉得身体不适,提醒他们注意在通风阴凉处歇息,然后掏出“藿香正气水”和“人丹”交给他们。渐渐工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路过小杨身边的时候也会笑呵呵着给这位新来的安全员打着招呼。“别看小杨刚来,这孩子悟性高,肯下功夫!就这样把各施工队伍的人员情况就掌握了。”安监部部长宋瑞堂常这样夸赞。

对于安监部部长瑞堂交代他掌握现场风险隐患这个事,小杨也有自己的想法,对照现场的施工阶段,将现场目前存在的风险、隐患一条条罗列出来,无论是检查质量缺陷的总工、质量部部长,巡查施工进度的工程部部长和技术主办,检查机械设备的设备部部长,都是小杨结对的目标,跟着经验丰富的同事,施工流程、机械设备操作规范、材料的堆放、安全带的穿戴方式、吊篮检查的关注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风险隐患清单上注意部位、注意事项、运行情况,班组人员一项项都被他添加了上去。

上午小杨在独自巡查的时候,在风险隐患清单上记下“5号楼12层电梯井防护栏螺栓松动、防护网网眼超标”,还特意标注“需24小时内更换合格防护网并加固螺栓”。刚记完,就听见楼下传来“砰砰”声,原来是几名工人为了方便,从三楼把生活垃圾和建材包装袋直接从窗口往下抛,正好砸在楼下的安全防护棚上。小杨立刻制止工人,同样发现动静的技术主办张正对小杨说:“主体完工后工人容易松懈,这种高空抛物的风险得重点盯。”小杨马上追过去,在清单“建筑垃圾清运”项里补充“工人存在高空抛物行为,需立即组织重新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然后和张正一起,现场给工人演示了正确的垃圾清运流程——用专用斗车转运,禁止任何高空抛物行为,在旁边看着小杨专心给工人交底的安监部部长宋瑞堂,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白天在现场,晚上不松劲。”这是小杨勉励自己的话。下班之后,当工人收拾工具回到宿舍休息时,小杨的“第二战场”才刚刚开始,他学习最新的施工工艺和安全技术,翻阅安全规范、案例分析,把自己白天在现场遇到的问题,遇到的疑虑,一一进行梳理,然后查资料、问同事,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安全总监也说道:“小杨在咱们项目上进步得很快,分包队伍的人也对他的‘较真’很是佩服。”

两个月的时间里,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小杨从象牙塔里的学生,在安全员岗位上用青春和汗水在“安全防护墙”烙下了属于他的印记,逐渐“进阶”为工地上一名值得信赖的“安全卫士”。

“叮铃铃”的电话铃声又响起来,原来是设备部部长鲁江志要排查用电安全,记得小杨追着要跟他学习临时用电注意事项,小杨像是一只兔子一样“噔噔噔”地跑过去,帮鲁江志拿着万用表,又继续在他的风险隐患清单上写写画画了。(通讯员 张俊杰)

责任编辑:刘亮亮

上一篇: 驻青央企项目故事|试验室里的“精算师”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