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便秘到失眠,他们因“肠菌移植”而改变

在肠道菌群移植术(FMT)的临床实践中,许多长期被慢性病折磨、常规治疗走入“死胡同”的患者,迎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二科主任刘长江团队分享了三则真实案例,揭示这场“体内生态革命”的力量。

案例一:4年便秘腹痛,FMT治疗后“重获新生”

一位71岁的女性患者,被顽固性便秘伴剧烈腹痛困扰长达4年,近一年症状加重,生活质量一落千丈。

菌群检测显示:有益菌濒临灭绝,有害菌占据绝对优势。

经过评估,患者接受了两个疗程的FMT治疗。

治疗后:腹痛完全消失,排便恢复正常,困扰她四年的“噩梦”终于结束。

“我现在每天都能顺畅排便,肚子也不疼了,像换了一个人。”——患者反馈

案例二:10年肠易激综合征,6天实现“肠道安宁”

一位65岁的女性,反复腹泻、腹痛、腹胀长达10年,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

菌群检测显示:菌群多样性极低,致病菌富集。

团队为其制定为期6天的FMT方案。

治疗后:腹痛腹胀消失,大便成型,不再频繁如厕。

“十年了,我第一次感觉肠道‘安静’下来了。”——患者感慨

案例三:腹痛 失眠 焦虑,移植后“睡了个好觉”

一位62岁男性,反复腹痛1年多,同时伴有严重失眠和焦虑。

检查发现:肠道菌群严重失衡,有益菌几乎“全军覆没”。

诊断为“腹痛、焦虑状态合并肠道菌群失调”。

接受FMT治疗后第7天,腹痛完全消失,当晚即能自然入睡,情绪明显改善。

“没想到,治肚子,竟然把失眠和焦虑也治好了。”——患者说道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生态医学”时代

“FMT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医学思维的转变。”刘长江表示,“过去我们习惯‘杀菌’‘消炎’,现在我们开始‘修复’‘重建’。从‘对抗’到‘共生’,这是医学理念的重要进化。”

随着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人工智能的发展,FMT正迈向更精准的未来:

●个性化菌群定制:基于患者的菌群图谱,匹配“量身定制”的菌液;

●菌群胶囊工业化:无需复杂流程,口服“超级益生菌”胶囊即可完成治疗;

●AI辅助分析:智能分析菌群数据,预测移植效果,优化治疗方案;

●合成生物学应用:设计“功能菌群”,靶向治疗特定疾病。

上一篇: 第3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将于10月28日在厦门开幕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