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你心中的‘她’是怎样的?”是警徽下守护平安的坚毅,是讲台上传道授业的温柔,还是病房里守护生命的执着?在绥阳县,无数女性深耕各自领域,用专业与热爱书写着“半边天”的精彩故事,让“她力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温暖引擎。
公安干警:警徽下的“刚柔并济”
“从警十余年,我始终相信,真正的力量是让规则充满温度,让服务蕴含力量。”绥阳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政治教导员彭虎艳,用12年时光诠释着女民警的责任与担当。

在窗口服务岗,她是群众眼中的“知心人”,春风化雨般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面对“三非”外国人管理、打击违法犯罪等工作她又化身“铁面警官”,不分昼夜坚守在维护治安稳定的一线。“女性既有柔情的一面,也有刚毅的一面。”彭虎艳表示,无论是日常走街串巷讲解反诈知识,还是参与打击违法犯罪的业务工作,她始终坚守一线,尽己所能守护辖区平安。
医护工作者:病房里的“生命守护者”
白色战袍下,女性医护工作者以专业与细心,为生命筑起健康屏障。疫情期间她们逆行出征,日常工作中细致问诊,病房内外温柔抚慰。

作为绥阳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苏佳佳的日常始终与“生命赛跑”相伴。除了负责科室管理、细致处置每一位重症患者,她更坚信:“‘她力量’是将专业科学知识,化作有温度的照护。”
十年护理生涯里,她常在病房中轻声安抚患者情绪。“我们不仅是执行医嘱,更是患者最脆弱时的精神支柱,能让冰冷的病房有了温暖。”苏佳佳感慨,“我们用女性的温柔抚慰病痛,也用专业的坚韧创造奇迹,这种力量虽安静,却不可阻挡。”
教师队伍:讲台上的“引路人”
“教育里的‘她力量’,是细腻的关怀,是包容的引导。”绥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德育处主任、数学老师周欢欢,已在教育岗位上耕耘8年。

2017年,她从绥阳县小关乡中心学校起步,2023年通过“县管校聘”来到第三实验小学。深夜备课的灯光、课后辅导的耐心、组织活动的忙碌,构成了她的日常。
“我们会像‘妈妈’一样关注学生的饮食健康,像朋友一样倾听他们的心声。”周欢欢说,女性教师的细腻,及时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用温暖的拥抱和鼓励,帮孩子们克服困难,在和谐的氛围中追逐梦想。
农村养育师:乡村里的“童年伙伴”
“在农村,我们是孩子情感的稳定器,要让他们感受到世界是安全可靠的。”绥阳县风华镇溪源村慧育希望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养育师丁明霞,从事农村养育工作两年多来,始终把乡村儿童的成长放在心上。

田间地头旁的早教课堂上,有她耐心教学的身影;留守儿童的身边,有她疏导心理的温柔;面对祖辈家长,她细致指导科学喂养知识;遇到困境儿童,她主动帮助他们融入集体。
“女性的敏锐,能让我们察觉孩子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情绪变化。”丁明霞说,这份“被看见和被理解”的体验,是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的基础,也是她坚守的意义。
宣传岗位:笔尖下的“温暖传声者”
“女性的敏锐与韧劲,能让我们在信息洪流里抓准动人细节,也能守住真实底线。”绥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毛光岚,用笔尖和镜头记录着绥阳的故事。

新闻现场,她奔波忙碌,捕捉最真实的瞬间;电脑前,她字斟句酌,书写最动人的篇章。
“媒体不只是社会观察者,更是向善推动者。”毛光岚认为,女性的细腻视角和共情能力,能让冰冷的信息有了人情味,关注那些易被忽略的人和事,用有温度的传播连接不同群体,在复杂舆论场里发出清晰而温暖的声音。
全媒体时代的“她力量”绽放
随着全媒体时代到来,“她力量”的故事通过多元渠道广泛传播:短视频定格女教师课堂风采与课后帮扶瞬间,直播展现乡村育养师守护留守儿童成长的日常……技术赋能让女性风采突破圈层,引发更多共鸣,激励更多人紧跟时代步伐。
如今,这股扎根各领域、刚柔并济的“她力量”,已成为绥阳县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引擎,持续书写着新时代“半边天”的壮丽诗篇。(伍会芳 黄梅梅 冷香琴)
一审:余旭
二审:王信 姚腾
三审:唐全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