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赋能鲁西五市科技人才合作洽谈会暨2025德州市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对接会在德州天衢新区举行,京津冀与省内高校院所专家、鲁西五市(枣庄、聊城、滨州、菏泽、德州)代表及新材料企业负责人等15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话科技人才合作,共推新材料产业发展。
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下,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头兵”,引领着未来发展方向。德州市聚焦新材料产业发展,明确攻坚方向,谋划构建创新链体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激活“创新引擎”,强化资源赋能,推动产业链条贯通延伸,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研亿金”)德州生产基地,经过熔炼、压加、焊接、机加工等一道道精密工序,一块块高端靶材逐渐成型。这些看似普通的“金属块”,就是芯片的“神经脉络”,虽仅占芯片成本的3%—5%,却是“关键少数”。
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与技术实力,有研亿金成为国内高端靶材领域的龙头企业,是数十家芯片厂的第一供应商,其生产的铜系列靶材国内市场占有率居于领先地位,为国产高端制程芯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有研亿金是德州市版图广阔的新材料产业中的重要一环,而整个产业链条正凭借多元布局与创新驱动,实现蓬勃发展。

据悉,德州市新材料产业主要涉及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特色金属材料三个细分领域,规上企业246家,2025年1至7月,新材料产业领域规上企业实现营收163.8亿元,同比增长19.5%,今年以来,6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立项,29个项目获省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立项。
德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新材料产业链办公室主任井为民指出,德州市通过完善产业链“四图四表”工作体系,建立产业基础数据库,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实支撑,实现了对产业链发展的精准把握与趋势研判。在精准导航的基础上,德州市着力激活“创新引擎”。通过构建产业链科创资源图谱,并秉持“为企业找技术,为技术找企业”的理念,系统梳理出涵盖274家大院大所、201个国家级平台和595位高层次专家的庞大数据库,引入腾讯云与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线上查询云平台,力促创新要素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一键直达”。此外,着力构建“链长挂帅、链主牵引、部门协同、县区联动”的工作格局,通过定期调度、清单管理,确保各项任务高效落实,凝聚起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支撑
金属网是重要的工业品,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小到筛子、滤芯、窗纱、护栏,大到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医药卫生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都离不开金属网。

作为一家生产高端金属网的企业,位于德州天衢新区的德州英凯模金属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凯模”)一直紧跟行业技术前沿,产品涉及6大系列、500余款,销售网络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董事长闫向阳表示,近年来,全球产品迭代与技术更新迅猛,企业若想生存,必须适应这股发展浪潮。

以英凯模开发的不锈钢印刷网为例,该产品打破了日本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原来,一次机缘巧合,闫向阳从一家国内企业了解到,从日本进口相关产品需要承受高价、交期不受控、无售后服务等一系列问题。这种不平等的交易局面,让闫向阳为这些企业深感不平。在研发团队成员的持续努力下,品质更优的不锈钢印刷网被成功研发,不仅切实解决了国内企业的采购痛点,更从供货价格上形成了明显优势,以往国际供货是3万元/米,英凯模的产品能够做到在提升品质的基础上,供货价降低一半,帮助中国企业大幅提升竞争力。
另外,英凯模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先后牵头修订了《GB/T17492-2019 工业用金属网 技术要求和检验》和《GB/T 21648-2023 金属丝编织密纹网》2项国家标准,还首次提出制定环氧树脂网行业标准,斩获1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9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覆盖生产各环节,并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等。
创新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德州市新材料产业不断突破的背后,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支撑与政策引领。
一方面,德州市通过“走出去”对接顶尖院校与“请进来”举办品牌活动,并创新实施“科技副总”计划,德州市构建了产学研融通新生态,累计推动500多家企业与287家高校院所达成合作项目739个。另一方面,先后出台了“科创十条”和科技强市建设实施意见,配套制定了23项实施细则,构建了覆盖技术攻关、企业培育、平台建设、成果转化、金融赋能等全链条的“1 1 N”政策体系,坚持定向培育、分类扶持,用足用好科技企业服务云平台“创新券”和“高企服务券”,构建了清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成长路径。截至目前,全市新材料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8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培育有德州特色的“创新热带雨林”生态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德州市正加速从“材料制造”向“材料智造”跨越。展现出积极适应新形势、促进产业升级的决心与行动力。“面对未来发展,德州市将围绕薄弱环节,从四个方面发力。”井为民说。
首先,德州市将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全链条协同攻关”。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加快专业园区建设,促进“集聚发展”。建立“产业链 链长办 园区”的工作机制,重点打造临邑县石墨碳材料产业园、宁津县超高分子聚乙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此外,探索服务路径,强化“金融助力”,深化与齐鲁银行、交通银行等签约银行的合作,在股权融资、贷款贴息、融资租赁、科技担保等领域强化科技政策扶持,重点助力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与此同时,德州市还将开展精准招商,实现“强链补链”,注重科技招商,树立“种树”理念,注重引进“早期硬科技”项目,用好“科创基金”,下大气力培育出有德州特色的“创新热带雨林”生态。
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锐意进取,从高端材料的研发突破,到智能生产线的有序运转,德州市新材料产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更积极投身国际竞争。未来,德州市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持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