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贵阳街头主理人②|丝娃娃主理人:“我不做宣传,怕服务不好大家”

写在前面

烟火人间,滋味长存。“主理人”这个称呼,背后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定义——他们不再只是经营者,更是将个人特质与品牌深度绑定的生活文化构建者。

在贵阳的街头巷尾,就藏着这样一群“主理人”。他们没有响亮的口号,不谈高深的道理,只相信真材实料,日复一日守着一方小摊、一家小店。他们既是灶前掌勺的经营者,也是用双手传递温度、诠释生活本味的人。

一碗粉、一块洋芋粑、一份丝娃娃……这些看似寻常的食物,串联起街坊邻里的日常,也承载着一座城市最真实的生活气息。

我们把他们,称作“烟火主理人”。

在贵阳贵山苑一栋居民楼的二楼,75岁的黄大琴手指翻飞,一张张丝娃娃皮薄如蝉翼。黄大琴正在帮外地游客包丝娃娃,她笑着说:“大家要是想自己学着包就可以自己来,我也可以帮着包。”

“反正从我开店到现在,一直人都很多。”午后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桌上十几种清爽的小菜。“人多了服务不过来,所以我不搞宣传,什么都不搞。”

她手法娴熟地包着丝娃娃,“服务不过来,质量也不是很好的嘛”。说着抬头笑了笑:“服务态度可能就不会好了,因为人家喊你,你都听不到了!”

正在就餐的同学接过话头:“我们都是从大学城专门找过来的,在‘小红书’上看到分享就来了。”

“1974年就在街边卖咯。”黄大琴手下不停,“1982年搬到小十字,做到2000年,才来这里的”。说话间,楼下偶遇的老奶奶正熟门熟路地上楼,原来附近的老人家都是她的“活地图”,不仅给迷路的记者指路,自己也常来吃。

“你看我家的菜,都是清清爽爽的,都没有不新鲜的菜。”她指着配菜台,萝卜丝透亮,黄瓜条水灵,“这些都是老顾客,吃了很多年了”。

出来结账的年轻女孩和朋友们点了97元的餐,递过100元说:“不用找了,下次来多给我包两个就好。”黄大琴笑着接过钱介绍,这个女孩子从小就来吃,现在都当妈妈了还是经常来。

“这些老顾客最懂我。”黄大琴眼角笑出细纹,“他们知道我搬过三次家,还是认准这个味道”。机器正在搅拌擀面皮的面糊,再过一会儿黄大琴就要开始做面皮了,她做什么都是亲力亲为,五十年来都是这个规矩。

暮色渐沉,又一拨熟客敲门而入。她满脸笑容说着:“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勤勤恳恳地做。做得也还不错,回头客是多的。”黄大琴边起身迎接边对记者说:“人有点事做才开心。看到顾客吃得满意,我就高兴。”

当你路过贵阳的某栋居民楼,若遇见指路的老奶奶,不妨顺着她指的方向往上走,那里或许正藏着一段半个世纪的味道记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丹灵

实习生 冉星星

编辑 李娟

二审 李劼

三审 覃淋

上一篇: 寻找贵阳街头主理人①|正午十二点,这个小坡被一碗粉“封印”了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