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以案说险——警惕“代理退保”陷阱,守护守护保险权益

鲁网9月29日讯 案例回顾:一场“免费退保”背后的损失

张先生,38岁,某企业职员,2019年为自己和家人配置了一份中国人寿的长期重疾保障计划,年缴保费约2.4万元,缴费期20年,累计已缴纳保费近7万元。保单涵盖重大疾病、轻症及身故保障。

2023年下半年,张先生接到一个自称“专业保险维权顾问”的电话,对方声称:“您这份保险买贵了,不划算,我们可帮您全额退保,不收任何费用。”在对方持续诱导下,张先生提供了保单信息、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卡号等敏感资料,并按要求录制了“被误导投保”的视频陈述。

随后,该“代理退保”机构向保险公司提交了一封措辞激烈的投诉信,捏造销售过程存在“欺骗、诱导”等行为,要求全额退保。公司客服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张先生核实情况,在沟通中发现其言辞犹豫、对投诉内容不了解,经耐心解释代理退保的风险及法律后果后,张先生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已被第三方机构利用,险些失去风险保障。

近年来,“代理退保”黑产活动猖獗,他们打着“全额退保、专业维权”的旗号,实则通过非法手段牟取暴利,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其常见操作手法包括:

虚构事实,恶意投诉:唆使客户编造销售误导、夸大收益等不实理由,向监管机构或保险公司施压;

骗取信息,二次牟利:收集客户身份信息、保单资料后,不仅用于退保,还可能转卖或用于贷款、诈骗等非法用途;

收取高额手续费:成功退保后,通常会拿走30%-50%的退保金额作为“服务费”,远超客户实际所得;

切断保障,留下隐患:退保后客户失去原有保障,重新投保时因年龄增长或健康变化难以承保,风险敞口大幅扩大。

退保不是小事,三思而后行

很多人认为“退保只是换个产品”,但事实上,每一次退保都可能带来不可逆的后果:

经济损失:长期保险前期现金价值极低,退保意味着大量保费“打水漂”;

保障中断:一旦发生疾病或意外,将面临无险可赔的困境;

再投保难:随着年龄增长或健康状况变化,新的保险可能无法通过核保;

尤其要提醒的是,所谓“全额退保”根本不存在。根据保险合同约定,退保只能退还保单现金价值,而非所交全部保费。

保险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信任。每一张保单的背后,都是对家人未来的托付。理解每一位客户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需求变化,但也提醒大家: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应建立在牺牲长远保障的基础上。

请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所谓的“免费退保”往往代价高昂。唯有通过正规途径沟通协商,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的保险权益。

中国人寿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开通多元化服务通道,提供个性化保单解决方案。愿与您携手同行,在风雨来临时,做您最坚实的后盾。(通讯员 谭洪业)

鲁网济东频道热线:0531-76122110

责任编辑:孟昊天

上一篇: 同程回应“1674元机票改签收取1029元手续费”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