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人潮涌动,气氛热烈。机器人和机器狗表演“科目三”舞蹈、AI智能眼镜现场翻译、高科技鼠标通过语音控制,自动生成想要的功能......人们在科技感十足的展台前“寻宝”、学习、体验,不时发出惊叹,感受“智造产品”的独特和神奇。与往年以农产品、基建为主的不同,今年中国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成为这场盛会的绝对主角。

盛会启幕:展出AI全新成果,广西成核心枢纽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博会)于2025年9月17日至21日在广西南宁举办,主题为“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本届东博会共吸引45个国家约3200家企业参展,新设人工智能专馆、新质生产力专馆和蓝色经济、外贸优品等展区,集中展示中国同东盟国家合作的最新成果。
本届东博会的突出特点就是聚焦人工智能。从筹办到展出,人工智能技术贯穿始终,这里不仅创新打造了智能服务平台,也实现了峰会服务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此次盛会呈现四个新特点:“AI”量高、含“商”量高、含“新”量高、含“金”量高。
人工智能推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正深刻改变世界,重塑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9月18日,东博会期间的重要会议之一,2025中国(广西)—东盟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交流会在南宁五象云谷AI智算产业园开幕。会上,超30项跨境AI合作成果发布、超50项合作签约等一系列成果,成为“人工智能 ”全球合作的国家战略落地的典范。同期开放的500平方米AI生态应用联盟展区更是成为东博会“人气焦点”。展区设有四大体验区,集中展示人机协同、润建股份曲尺AI开放平台、生态合作伙伴及东盟企业的最新AI技术与应用案例。



这场科技成果满满的生态交流会,由南宁市人民政府、广西大数据发展局、自治区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自治区通信管理局、自治区外事办、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等政府部门主办,是广西深化面向东盟人工智能合作、响应国家“人工智能 ”行动的重要举措。发挥广西所能方面来说,广西不仅拥有东博会永久举办地的平台优势,历经多年积累,已奠定深厚的经贸与人文交往基础,同时具备通道优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广西成为连接中国14亿人口与东盟7亿人口两大市场的关键枢纽。广西更具备场景优势:与东盟地缘相近、人文相亲,40所高校开设东盟语种专业,拥有近万名东盟留学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广西得以验证的,往往也适用于东盟地区。
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益唐在生态交流会上表示,中国与东盟在很多方面可开展合作,如交通、能源、生态农业、旅游等。马来西亚机器人协会主席依斯干达·巴哈林则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中国和东盟企业的经贸往来中起到重要作用,“马来西亚的制造业正广泛引入AI技术。我们坚信通过AI技术,能够在保持现有土地资源和人力配置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产量。我希望在中国和东盟、中国和马来西亚这样的合作框架下,把AI合作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本土力量崛起:数字经济的“蓄势”与“发力”
近年来,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总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2024年,广西服务进出口总额27.83亿美元,同比增长24.7%,增速超全国11.5个百分点。2025年1—5月,广西服务进出口总额12.63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广西正以开放之姿擘画新篇,以创新之势加速奔跑。
在数字经济发展领域,广西发展迅猛,且多维突破,彰显活力。《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评估报告(2025年)》显示,广西数字经济保持提质增效态势,呈现出稳步提升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数字经济正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第18届至第21届东博会共有超7000家企业参展,举办线上线下经贸活动近700场,签约投资项目超1000个。而本届东博会首次创设1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专馆和新质生产力专馆,这是献给数字时代的“智慧客厅”,近200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和初创团队集中亮相。作为创立于广西南宁的一家上市企业,润建股份是其中技术出海的代表之一,也活跃在东博会场馆中。

成立于2003年的润建股份是行业领先的数字化(AIOps)智能运维服务商,一直致力于深入东盟国家本地化行业场景,以科技服务,创数智成果。本届东博会上,润建股份在其展区展示了超15个已在东盟国家应用的行业智能体。其中AI教育考试阅卷系统已海外上线,与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联动,后续双方逐步启动并深化AI课程的开发;润建股份与马来西亚PEKAT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以润建股份自研Rundo新能源智能运维平台作为抓手,为马来西亚新能源市场提供专业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成功接入该企业旗下1674座分布式光伏电站,共接入光伏容量182MWp,整体运维效率提升了20%以上。未来将占据马来西亚新能源运维市场10%的市场份额。
润建股份目前已承接东盟超100个项目,拥有240多名海外员工,服务本地政企和中资出海企业。公司积极响应“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产业生态链路,依托于国内大量成熟的项目经验,沉淀出四大建设能力出海:项目设计、建设标准出海;产品、技术标准出海;东盟人才培养标准出海;算力和曲尺AI能力出海。公司参与完成了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等东盟国家数十个数据中心建设,并与东盟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在出海过程中,润建股份也遇到诸多挑战,如技术适配、当地政策、文化差异等。润建股份海外事业群总裁赵华表示,“对我们来说,需做到‘专、精、特、新’,保证技术一定的先进性及特定领域中专家的专业性。将中国成功的案例复制到海外,除了有自己的特色外,还需要切实做到本地化。”
出海新引擎:“硬科技”背后的“软实力”
中国企业进入东盟,深耕东盟市场,具备多方面优势。首先,中国与东盟经济具有高度的互补性,这使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其次,东盟各国积极吸引外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营商环境逐渐完善,赢得中国企业的青睐。最后,中国企业除了具备技术优势,还拥有强大的后端服务生态。这正是中国企业赢得东盟信任,扎根市场的关键。这些“新服务”,是保障科技成功落地的“铺路石”。
近年来,润建股份把握出海的发展契机,先后在德国、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设立海外公司。润建股份特别重视东盟国家市场的开拓,将技术、成果迅速在海外进行产业化复制推广,同时参与国际先进技术研究开发、引进、应用,实现了海外市场的持续创新突破。
赵华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入乡随俗,在技术上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解决当地企业和行业的痛点,通过本地化和长期主义的服务,才能在东盟市场生存下去。而润建股份出海成功的关键在于“本地化战略及长期主义”,包括管理、市场对接、生态联合的全面本地化。“在海外,每推进一项业务,都要看它是否符合当地特点,是否具有可复制及成长性。”例如,润建股份在东盟地区的智慧园区里设置车辆道闸系统,国外车牌号和中国车牌号的识别方法不同,就需要按照本地的方式进行设计调整,“这其中凝聚着‘小细节大工程’的落地能力。润建股份在全球设有15个研发中心、1700多名研发人员,可快速响应海外反馈,实现技术迭代。”
赵华表示,润建股份积极将公司的算力能力、AI能力输出到东盟,助推东盟国家数智化转型。“棕榈果的出油率和它的果实成熟度有密切关系。在印尼、马来西亚棕榈园项目中,我们利用AI判断果实成熟度,以精准采摘,解决支柱产业痛点,体现科技赋能民生。”润建股份还联动生态合作伙伴推出AI教育小方机、东盟语言翻译机、医疗AI自动生成病例等产品,构建多元化出海生态。
目前,润建股份已形成“平台型企业”模式,整合3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输出通信、新能源、信息化网络三大主线能力。“公司的国际业务从单一输出走向多元化平台化运作,在东盟市场已构建起一个开放、可扩展的合作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各类业务显著释放价值潜力”。
本次生态交流会上,润建股份发布“中国-东盟AI应用生态圈构建计划”,构建“业务、技术、算力和园区、产学研、投资”五大生态体系。润建股份人工智能事业部总经理丁永向记者表示,希望在未来构建一个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应用的生态圈,主旨是“共创共生共赢,携手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的新生态”,“我们坚定践行‘北上广深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面向东盟打造生态应用。”(海外网 郑智宇)
责编:秦雅楠、王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