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从楚文化节中读懂湖北

9月20日晚,第二届楚文化节在湖北荆州开幕。这场以“让世界看见楚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盛会,既是楚文化的展示平台,更是读懂湖北的立体窗口。

楚文化是湖北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体现着楚人的智慧与创造力;精湛的丝织刺绣工艺,反映了楚地高超的纺织技艺;还有屈原楚辞的浪漫瑰丽、老庄哲学的人生智慧等文学哲学领域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同时,也铸就了湖北筚路蓝缕、锐意创新、兼收并蓄的精神气质。

筚路蓝缕,铸就湖北人的坚韧脊梁。从楚人先祖披荆斩棘、开拓疆土的创业史诗,到近代张之洞督鄂兴办实业、为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1998年抗洪时军民携手护大堤的感人场景,到2020年抗击疫情做出的巨大牺牲与奉献,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湖北人的“不服输”,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源自楚文化中“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和“与天地兮同寿”的旷达。就像楚文化节开幕式上,中国首部8K太空电影《窗外是蓝星》主创团队等人讲述的故事,恰似这份精神在当代的生动延续。

锐意创新,彰显荆楚大地的进取风貌。楚文化不是因循守旧的,而是充满创新与活力。历史上,楚人率先使用铁器、首创县制、开创独特的文艺形式。如今的湖北,用充满智慧之光的“中国光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峡工程、飞架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等成果,延续着创新基因。湖北人深知,唯有创新才能引领发展,唯有求变才能永立潮头,像楚文化节开幕式上展示的钟磬和鸣、琴瑟悠扬的原创楚音旋律,不仅是古老艺术的复原,更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舞台技术的完美融合。

兼收并蓄,塑造长江之滨的开放胸怀。地处中国腹地、长江穿境而过,独特的地理格局造就了楚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质。历史上的楚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吴文化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今天的湖北,承继了开放包容的传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无论是武汉作为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历史,还是如今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布局,湖北始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世界。正如楚文化节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既向世界展示楚韵之美,也在交流中汲取多元文化养分。

当楚文化节的各类活动精彩上演,它唤醒的不仅是人们对辉煌过去的记忆,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从楚文化节中读湖北,看到的是文化大省的深厚底蕴,更是拥有坚韧不拔意志、敢为人先勇气、兼容并蓄智慧的现代湖北。让我们从楚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继续书写“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壮丽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钰婷(襄阳市文学院)

责编:丁玥【责任编辑:伍佳佳】

上一篇: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10月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