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穹天玉宇——沉浸式中国藻井数字艺术展》重磅亮相

9月18日,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穹天玉宇——沉浸式中国藻井数字艺术展”在北京大型商业综合体惠多港购物中心重磅亮相。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之纲教授总策划,北京鱼果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演艺创新研究所共同出品,将持续至9月24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在这个金秋,为首都献上一场以数字科技演绎中华艺术之美的沉浸体验。

传统与现代的跨时空对话

藻井是中国古建筑中极具象征意义的装饰构件,凝聚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与丰富的文化寓意。莲花纹象征高洁,团花纹寓意团圆,龙凤图案则彰显皇家威仪。此次展览以数字化技术为媒介,让这些传统意象在当代空间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观众不仅可以欣赏藻井的精美纹样,更能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古人与宇宙对话的浪漫想象。

“穹天玉宇——沉浸式中国藻井数字艺术展”采用六面环绕的LED屏幕构建CAVE沉浸式全景空间,天花板方形屏幕与藻井位置完美契合。创作团队运用高精度扫描重建、裸眼3D及三维特效等技术,让观众仿佛步入神秘古殿,近距离欣赏“龙凤腾云”“亭台楼阁”“银河天宫”等经典意象。抬头仰望,仿佛置身璀璨星河,与腾龙翔凤擦肩而过,在虚实交错间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旅程。

数字科技赋能文化传承

本次展览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一场文化传播与学术探索。策展团队在前期对藻井的起源、构造、色彩及工艺进行了系统调研,借助建筑三维点云扫描和可视化重建技术,建立了完整的藻井数字资产数据库。该数据库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教育推广及国际交流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也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

展览中,藻井元素还被赋予更多当代表达。通过音乐可视化、地理位置可视化、分形美学、万花筒等多媒体手段,观众得以从更多维度体验藻井的美学与结构之美。王之纲教授表示,数字技术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藻井这一独特的建筑元素在数字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公益互动与学术延伸

为拉近传统文化与公众的距离,展览特别设置大师公开课环节,邀请数字艺术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从藻井的艺术美学到数字重建技术,再到跨界应用案例,全面讲述这一中华古建瑰宝的历史价值与当代表达。观众可在互动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融。

与此同时,作为展览的重要系列活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与创新发展学术论坛”将于9月24日下午13:30—17:30在惠多港购物中心同期举行。论坛聚焦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传播与创新应用,届时多所高校学者、博物馆与文化机构代表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化手段在传统文化保护和国际传播中的新路径,为全球范围的文化交流提供宝贵经验。

让文化走进城市日常

继近十场在北京汽车博物馆、首都博物馆、2024年服贸会、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多地精彩亮相之后,本次“穹天玉宇——沉浸式中国藻井数字艺术展”以商业综合体为展出场所,使文化体验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展览不仅丰富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氛围,也让更多市民特别是年轻群体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顶级审美与深厚底蕴。

展览项目组表示,希望通过这一公共文化体验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与古老文明展开新的对话。展览自开幕后,已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成为北京初秋文化生活的新亮点。

科技为藻井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文化则因科技的赋能得以更广泛传播。这个秋天,不妨走进惠多港购物中心,在六面环绕的光影中与千年藻井“对话”,感受中华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责任编辑:韩璐(EN053)

上一篇: 山东省地矿局五队:以“基础”破题 以成果作答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