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为特殊学生铺展求学坦途

近日,“自闭症学生录取后又遭劝退”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目前,两名被录取的自闭症学生已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估,顺利获得入学资格。尽管事情在舆论的关注下已得到圆满解决,但也暴露出一个问题,特殊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遭受不公平对待的情况仍然存在,这一次顺利入学的背后,是否还存在许多无奈的“劝退”呢?如何保障特殊学生受教育的权益仍需集思广益。

本次劝退事件反映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还存在空白。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特殊学生的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许多特殊孩子都接受了更好的基础教育,但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即使有面向优秀残疾人学生的招生项目,可大部分院校因为对自闭学生缺乏了解和教学经验,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与完善的教学设施,他们大多选择“一拒了之”。这让许多有求学意愿的自闭学生面临诸多挑战。

其实,自闭症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也能成才。现实生活中,自闭症孩子常常因为他们的“特殊”,让人们持有偏见。但每个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都可能拥有各不相同的症状,其社交能力、语言受损状况和智力发育状况也各有差异。通过因材施教、合适的教学模式,许多自闭症学生也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大展拳脚。例如,自闭症少年赵鑫格在世界冬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连夺两个世界冠军;18岁自闭症谱系障碍青年小白羊被北卡罗来纳大学、华盛顿大学等9所美国名校录取,他通过开发AI语音助手帮助自闭症儿童,展现了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

要推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发展,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主管部门要完善并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提供资金与资源支撑、减免税收和加大补贴鼓励企业提供相应岗位;院校也要积极探索融合教育模式,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聘请专业机构,对特殊学生进行科学评估,让更多特殊学生获得接受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机会。例如,江苏省今年3月出台的《孤独症人群全程关爱服务实施方案(2025—2028年)》,首次将关爱服务年龄段扩展至全生命周期,弥补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空白。针对完成义务教育且有需求的孤独症学生,江苏省依托中职学校设立职业教育融合资源中心,开发适合孤独症学生的职业技能课程,加强技能培训与就业衔接。

自闭症学生的求学艰辛程度远超常人,尊重他们的付出,在必要时拉他们一把,是教育公平与人文关怀的体现。希望在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与完善的制度保障下,越来越多的特殊学生能够踏上心中神圣的求学殿堂,在支持与理解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岳芷欣(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河溶镇人民政府)

责编:丁玥【责任编辑:何青】

上一篇: “泉州11岁男孩的父亲节心愿”后续:爱心企业提供导尿管,当地已为他办理低保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