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闲聊时“测胆量”,网民发布车企欠债6000多亿不实消息

大皖新闻讯 为牟取平台流量佣金,使用AI模板批量生成大量谣言信息,制造所谓“爆款”文章;只因闲聊时“测胆量”,便配文制作视频,发布合肥一车企欠债6000多亿的不实消息。

9月16日,记者从合肥警方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工作专题新闻通气会现场获悉,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已打击涉企网络谣言多起,相关涉案人员均被依法予以查处。

案例一

一人注册47个账号,发布3000多条虚假信息

今年8月,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接到某品牌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报案,称有人在网上捏造散布涉品牌3000余条虚假信息,对企业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进行恶意抹黑。

接报案后,包河分局第一时间立案侦办。经初步核查,民警在多个平台发现相关视频、图文3000余条,内容高度雷同。经公安机关核实,上述内容均为虚假信息。

包河分局依法对上述虚假信息进行全面取证,并对发布不实信息的宋某某(男,50岁)进行传唤。据宋某某交代,其于2023年11月在河南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贷款购买两辆该品牌汽车,后因消费纠纷与该公司产生矛盾。

为达个人目的,今年6月以来,他在多个互联网平台注册47个账号,并发布3000余条不实信息,标题多为“某集团对‘假授权店’装聋作哑 消费者维权陷僵局 呼吁纪委介入”等,内容为凭空臆想编造,与事实严重不符,在网上大量传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宋某某到案后,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之处,删除了相关不实帖文。

宋某某编造虚假信息在网络上发布,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涉嫌寻衅滋事。

9月1日,包河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宋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案例二

使用AI模板批量生成谣言,制造“爆款”文章

8月26日,某知名食品企业向合肥市公安局经开分局报案称,近期多个网络平台出现企业产品“被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霉菌超标”等虚假负面文章。

公安机关迅速立案并开展调查。经核查,8月26日当天,有200余篇文章在多个网络平台集中传播,呈现突发性、聚集性特征,且大量虚假信息由9个网络账号在外省某地、同一时段集中发布,内容具有明显误导性,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和网络空间秩序。经公安机关核实,上述内容均为虚假信息。

公安机关依法传唤信息发布者陈某(男,29岁)接受调查。据陈某交代,其在网上看到该食品公司的相关信息后,为牟取平台流量佣金,控制大量手机卡批量注册网络账号,通过预设具有吸引力、误导性的关键词指令,操纵AI模板批量生成大量谣言信息,制造所谓“爆款”文章,严重扰乱网络秩序,对企业经营造成恶劣影响。

目前,陈某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案例三

闲聊时“测胆量”,发布车企欠债6000多亿不实消息

今年2月,长丰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在工作中发现,某网民在某互联网平台发布一条视频称:“内部消息,某车企财务负债6000多亿,2025年企业倒闭,政府要怎么妥善安置700万用户,还有100多万企业员工……”

发现该信息后,公安机关迅速开展核查。经核实,确认发布内容为虚假信息,民警依法传唤视频发布人吴某某(男,35岁)接受调查。

经查,1月23日晚,吴某某与朋友张某闲聊时打赌,以100元赌吴某某是否敢发布“该车企即将倒闭”的谣言信息。吴某某随即在网上下载一张该车企商标图片,且配文制作成视频。在社交平台发布经网络传播后,引发大量网民关注评论,对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公安机关依法对吴某某、张某予以行政处罚。

打击

今年以来,警方已打击涉企网络谣言多起

记者从新闻通气会现场获悉,涉企谣言已成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风险源。

近年来,新兴战略性产业迅猛发展,这些新兴企业往往备受网络关注。为跟风引流、非法牟利,一些自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水军”编造涉企网络谣言,给企业经营带来负面影响。

今年以来,合肥警方已打击涉企网络谣言多起,相关涉案人员均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查处。

警方提醒,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布信息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恪守社会公序良俗,确保内容客观真实,不得编造传播违法违规、虚假信息。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编辑 彭玲

上一篇: 太酷啦!北大教授现场解锁文物保护黑科技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