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通讯员王晓雷记者李子俊实习生史羽梵)9月15日,南京小伙李锦帆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完成“熊猫血”Rh阴性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用于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年轻男子的生命。
当天上午,中大医院住院部血液科病房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李锦帆躺在床上,手臂用输血管连着血细胞分离机。伴随着“隆隆”的运转声,“生命种子”缓缓流出。整个采集过程持续一个上午,身边的工作人员不时问他累不累,李锦帆笑着摆摆手:“我能坚持住!”
李锦帆出生于1995年,是Rh阴性血,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非常稀有。2013年起,他就自愿参加无偿献血,先后献血达7次,总计献血2800毫升。2017年2月25日,李锦帆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6月的一天,我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经中华骨髓库检索查询,我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他也是一名非常年轻的男性。电话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次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是否确定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能够挽救一个生命,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李锦帆说。
在接下来的检测中,李锦帆和受捐者成功通过了造血干细胞高分辨配型。据悉,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高分辨适配概率十分罕见,每一例成功配对都被视为“生命奇迹”。
经体检合格后,李锦帆按照医疗流程,于9月10日住进中大医院,进行采集前准备。
“一开始揪着心,担心会不会对儿子的身体造成影响。但儿子非常坚持,我们后来也查阅了很多资料,慢慢打消了顾虑,这是件能救人性命的好事。”李锦帆的母亲金美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就是个善良、正直的孩子。他前面捐过几次血,都没和我们提,我也是看到捐赠证书才知道。”
此次捐献后,李锦帆成为南京市第24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部工作人员周海燕表示,由于Rh阴性血十分少见,李锦帆在她接手过的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中还是首例,“我们希望越来越多有爱心的年轻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队伍,把生命的‘火种’传递下去,挽救更多的生命和家庭。”
李锦帆是一名党员,现任南京旅游集团南泰公司党群人事部助理主管。为了此次捐赠造血干细胞,公司特意给他放了长假。“我们有这样优秀、心怀大爱、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员工,发挥了党员的担当和榜样引领作用,也是公司和集团的骄傲。”南京旅游集团南泰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樊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