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让抗战历史在思政课教学中“活起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将伟大抗战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是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必要之举,更是筑牢青年理想信念、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武汉正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系统性地将厚重的抗战记忆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让穿越烽火的抗战精神走进课堂,引导莘莘学子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前行力量,激励青少年将理想信念融于学思、将初心使命践于行动,自觉做革命薪火的传承者。

从历史结论到鲜活故事,让精神可感可触,使内容“活起来”。让抗战精神“活起来”,首要任务是推动教学内容从抽象的结论和数字,转化为有温度、可感知的鲜活故事。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创作演绎以抗战时期武汉“孩子剧团”为创作蓝本的舞台剧《抗战奇花》,学生在一招一式、一言一语中,切身感受到了当年同龄人的勇敢与智慧,让抗战精神实现了跨时代的童心共鸣;经开区薛峰小学打造“红领巾讲英雄路”沉浸式课堂,学生通过“抗战微信朋友圈”设想与知识问答互动,共同拼贴出一幅充满生命温度的“武汉抗战英雄地图”,巧妙地建立了“国”与“家”的血脉联系。通过讲述这些具体而微、感人至深的故事,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人格化、场景化,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深刻理解抗战精神的伟大与崇高。

从单向灌输到沉浸体验,让课堂有声有色,使形式“活起来”。打破“我讲你听”的传统模式,采用多元化的现代教学手段是“活起来”的关键。应积极运用情景剧、经典影视片段赏析、VR/A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等方式,创设沉浸式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走进抗战遗址遗迹,变“课堂讲授”为“现场感悟”,使抗战精神如春风化雨般真正入脑入心。武昌区打造红色思政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化身为主题宣讲人,开启一段深入追寻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的研学之旅。当思政教育突破传统课堂的边界,融合科技与人文、连接历史与现实,跨越时空的抗战精神便不再是书本上静止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互动、可共鸣的鲜活体验,真正让伟大抗战精神的火炬在新时代少年手中熠熠生辉、永续传承。

从知识记忆到践行传承,让精神薪火相传,使目标“活起来”。“活起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起来”,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成为抗战精神的自觉传承者。在设计具有导向性的实践环节上,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举办“雏鹰计划”小小讲解员培训大赛,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众”,转变为主动输出、传播历史的“主人”,在一次次讲述英雄故事的过程中,抗战精神内化为自身素养,实现了知识的深化和精神的传承。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组织红领巾议事会,学生分享了各自的暑期寻访经历、实践成果,学生对抗战精神的理解从书本延伸到实践,将学习中激发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家乡、爱集体、承担责任、克服困难的具体行动,从而让抗战精神的传承变得可操作、可坚持、可评价,让宏大的精神叙事真正融入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文明实践中焕发全新生机。

从课堂情景剧到XR穿越体验,从“孩子剧团”到“小小讲解员”,武汉正以一系列富有创新性和本土化的教育实践让伟大抗战精神走出书本教材、走进学生心灵、融入青年成长。这不仅是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课,更是一曲曲青春的奋进曲,激励着新时代武汉青年在历史回响中坚定信仰,在精神传承中矢志前行,让伟大抗战精神在这座英雄之城、育人之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颜瑞华(武汉经开区教育局)

责编:林杉【责任编辑:伍佳佳】

上一篇: 河北迁安:文艺惠民进基层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