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近日,一网络博主发布“双胞胎孕妇”患癌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从视频来看,女子称在怀孕期间患癌,但还是想把孩子生下来,这让很多网民产生同情,纷纷留言“早日康复”。而视频下方一行小字标注作品为虚构演绎,让不少网民质疑内容真实性。
9月2日,大皖新闻记者发现,上述视频账号已经删除全部作品。然而,记者注意到,不仅该博主,在网络平台另外一名博主也发布类似视频引发关注。短视频的虚构演绎边界在哪?记者进行采访。
“癌症晚期孕妇”视频引争议
近日,抖音账号“小燕子夫妇”发布双胞胎孕妇患癌的视频引发关注,该账号粉丝65.3万。视频中,女子自称复诊结果是癌症晚期,但还是想坚持把孩子生下来。不少网民在其视频下方留言表示关心。但是也有网民对视频内容真实性表示质疑。记者注意到,该博主发布的视频下方标有虚构演绎的字样。
9月1日晚上,大皖新闻记者私信该视频博主,核实视频真实性。由于对方隐私设置,显示无法发送信息。9月2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该博主账号视频作品已经全部删除。
在“小燕子夫妇”视频作品中,有网民留言其视频内容和风格与“苗氏大强”账号视频作品相似。记者点开“苗氏大强”账号看到,粉丝76.9万,多个视频作品都以“坚强孕妈妈”为标题,视频内容也是讲述癌症孕妇的故事。
无独有偶,虽然这些视频左下方写有“作者声明:虚构演绎,仅供娱乐”的字样,但是依然不少网民留言询问视频内容真假。
其中有网民留言称看了视频后,不能辨别真假,还有不少网民留言为作者加油,甚至有网民留言关于癌症的就医治疗方法。
大皖新闻记者也将上述情况反馈给抖音平台,平台表示将持续重点关注,一经核实将从严处理。
曾有博主编造癌症晚期视频被平台处罚
大皖新闻记者发现,近年来,网络平台曾出现过编造癌症晚期、卖惨博流量的事例。
此前微博有博主发布关于确诊肝癌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但是该视频并非博主真实遭遇,“本期内容纯属虚构”的字样被其放在整个视频的最后并且时间很短,造成很多网民误解。对此,相关平台对该博主进行了禁言和暂停广告收益等处罚。
记者发现也有一些短视频博主为了追求利益,设计剧情,运用剧情演绎的方式吸引流量,甚至还有利用争议性话题博眼球的情况。
身着破衣烂衫、满脸污泥的残疾果农卖水果为重病儿子筹钱;中年女果农向收购商下跪,乞求收购“滞销”芒果……四川省乐山市公安局沙湾区分局曾破获一起“卖惨”摆拍案件。警方调查发现,打着“助农在行动”名义的带货博主通过聘请临时演员、编造悲情剧本、虚构拍摄场景等方式,在短视频平台引流敛财。
虚构演绎作品不能违反法律、道德、公序良俗
按照抖音平台规则,发布剧情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大皖新闻记者发现,上述博主发布的视频在左下方通过小字声明系虚构演绎。然而,视频仍有上万条的留言,其中不少网民以为这是真实的。
在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看来,当下人们生活在两个平行的社会当中,一个是现实世界,另一个是虚拟的网络社会。虚拟世界需要通过立法加以整合,同时也要建构网络社会的道德。
王云飞认为,这类编造癌症故事的视频其实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虽然视频的拐角处标注了“虚构演绎”的字样,但是从现有的传播后果看,视频已经让不明所以的受众产生误解。对于视频发布者来说,在确保视频作品不违反法律的同时,也要注意公共平台信息的道德、公序良俗、社会公共利益等。模糊的技术化处理,确实在法律的边缘处逃避了法律责任,但是现实结果是误导了公众。
王云飞认为,可以将这类视频归类为“剧本”的演出,且这类剧本视频很容易让人代入其中,产生共情。王云飞说,其实这类视频大多数都是有专业团队在运作,这些团队对网络传播的规律、受众的心理把握精准。“他们的目的不仅是流量,而且背后还有一些商业化的运作。”
王云飞说,对于受众而言,每个人要培养自己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即“网络素养”。从社会层面看,要加强网络信息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来监督违法、违规和违法道德的平台,将这类视频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不仅如此,如果涉及法律问题,也要予以依法处理。
劣质内容带来严重的信息噪音、信息障碍和信息误区
在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雒有谋看来,自媒体的兴起不仅极大地满足了普通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为信息的透明公开创造了空前的便利,同时也为自媒体运营者创造了流量变现、创业创收的大好机遇,“但同时,我们应看到自媒体的野蛮生长,用户所生产内容的良莠不齐,给网络平台和用户带来了比较严重的信息噪音、信息障碍和信息误区。”
雒有谋表示,某些自媒体账号用以假乱真、挑拨情绪、欺骗感情的劣质内容来赚取流量,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也极大地拉低了平台的服务水平,“当然,我们也无需太过焦虑,对所有的自媒体平台完全失去信心和信任。”
雒有谋认为,信息噪音、信息污染是信息爆炸式增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先有泥沙俱下,再有大浪淘沙,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用户媒介素养的普遍提升,劣质的内容、劣质的账号最终将被淘汰,“长期来看,还是要相信用户的理性和智识,用户最终会用拇指来投票。”
如果博主通过虚构故事获利极有可能构成诈骗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如果博主通过虚构故事获利,极有可能构成诈骗。如果博主没有患癌而在直播间开启“打赏”功能,或提供收款码请求网友捐款,网友因为陷入认识错误而处分财物,博主因此获得利益且达到刑事犯罪标准则构成诈骗罪。
付建称,如果博主通过讲述悲惨故事博取同情,吸引大量粉丝关注,消费者因为相信其患癌人设而购买商品,从而获得广告分成或销售佣金,这种虚假的信任基础可能涉嫌虚假广告和民事欺诈。
大皖新闻记者 余康生
编辑 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