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9月2日讯在医疗领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像临床医生那样直面手术台的生死竞速,却以精准的“探头之眼”,为疾病诊断筑牢第一诊断防线。徐海燕,一位在超声诊疗岗位耕耘20余载的医者,用坚守与创新,书写着平凡岗位上的不凡篇章。

徐海燕,女,50岁,1997年毕业于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分配至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至今,从事超声诊疗工作。从医28年,徐海燕的职业生涯,是对“平凡坚守”最生动的诠释。28年,岁月沉淀下来的是她对超声工作的执着。日常工作里,她以“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自勉,始终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扎根基础,重视知识积累与操作规范,在一次次为患者做超声检查、写诊断报告中,将“认真”二字刻进每一个环节。数不清的日夜,她的视线聚焦于屏幕上的黑白红蓝,凭借经验与专业,捕捉疾病的细微线索,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这看似平凡的工作,却是守护健康的不可缺的一环。
而这份“不凡”,还藏在她对技术突破的追求里。工作期间,多次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如青医附院、山东省省立医院、北京空军总医院等;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各类培训班。在科内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如胃肠超声造影、肌骨超声等。她深知,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所以既钻研新技术,又打磨原有技术,紧跟诊断指南,让超声工作始终贴合临床需求。
从医28年,徐海燕在超声岗位上,以平凡的坚守,创新的担当,书写着医者的不凡。她在用行动诠释:平凡的岗位,亦可铸就不凡医者人生。(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