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智慧食堂加速建设 守护学生“盘中餐”

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秋季开学季的到来,校园食品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8月25日举办的2025数智美食生态大会上,记者了解到,智能技术正加速融入校园食堂的运营管理中。通过食材溯源、智能监控、膳食营养分析等一系列手段,智能技术为学生吃得安全、健康注入“智慧动能”,带来更加安心、舒心的用餐体验。

本报记者 赵 曦 □ 黄芷凌

食品安全从 “看不见” 变为 “看得清”

智能电子秤、晨检机、留样机,实时滚动消毒台账等信息的数字大屏……大会当天,在杭州祐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展台,一套全链条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参观和咨询。

公司销售经理王骏向记者介绍,智能电子秤集采购验收、数据上传等功能于一体;智能晨检机可识别食堂工作人员的体温和手部异常情况;风险识别抓拍系统通过接入摄像头,能自动捕捉未戴口罩、工帽,砧板混用等违规行为;智能留样机可识别菜品,并记录名称、档口、留样量等关键数据,同时借助红外双目摄像头活体人脸识别技术,确保只有经真实人脸核验的工作人员才能进行留样,杜绝伪造或代操作行为,为责任追溯提供可靠依据。

“依托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该监管系统能够实现对后厨环境与人员行为的实时监测、自动风险预警,从而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王骏表示。

“第二成绩单”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智能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食品安全管理效率,也为满足校园食堂这类特殊场景的用餐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大会期间,在平安云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台,公司副总裁张海立手持一份学生膳食营养报告向记者介绍道:“校园餐具有供餐体量巨大、用餐群体敏感的特点。与政府、企业等其他场景相比,打造校园智慧食堂,除食品安全外,还需格外注重合理膳食。”

记者看到,这份图文并茂的报告详细展示了学生的就餐次数、摄入食物种类及膳食结构分析。“我们自建了营养研究院,并推出AI营养师服务。学生通过APP订餐,到食堂直接刷脸取餐。这样一方面系统能实时收集、分析学生用餐数据,并在期末以‘第二成绩单’的形式反馈给家长,为改善学生膳食结构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校方可提前获知订餐情况,实现精准采购与备餐,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张海立说。

围绕校园智慧食堂的建设,技术迭代仍在持续。同一天,在广州市派客朴食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展台,记者体验了AI视觉结算系统:将餐品置于结算台,屏幕即刻显示菜品名称、价格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信息。公司工作人员王阳解释道:“传统智能称重依赖餐盘芯片,菜品变更便需更换芯片。而我们的系统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拿走菜品后可自动更新结算信息,以无感结算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用餐体验。”

政策加速校园智慧食堂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娟娟表示,近年来,我国持续通过夯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协同共管、家长参与共治的立法,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今年1月,国务院食安办、教育部、公安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广应用“互联网 AI”“互联网 物联网”等技术,打造具有自动化晨检、库房传感器监控、智能识别留样、有害生物AI识别和防制、人员数字场景培训、学校食材数字化追溯管理等功能的食品安全全智能管理食堂。3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抓好校园学生餐安全监管。4月,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常态化开展春、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联合检查的通知》,严查严管膳食经费管理不规范、招标采购把关不严、进货查验制度不落实、加工制作过程不规范、营养配餐不达标等方面问题。

在政策指引下,各地正积极推进校园食堂的数智化改革。张海立告诉记者:“我们的系统已在全国1000多所学校投入使用。”

“校园食品安全备受社会关注,我们通过一系列智慧化的硬件和软件,为校方、教育部门及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一体化监管平台。”王骏表示,“近两年来,建设校园智慧食堂的需求显著增长。乘着政策东风,目前我们在浙江省已与15000所学校建立合作,并于今年2月正式进入北京市场。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55所学校正在搭建系统。”

上一篇: 心心相“硬” 事事暖心——农业银行泰安分行营业部帮助客户解决硬币存款难题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