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抗战胜利,周寿恺家庭合照,大家喜笑颜开。图中人物为周寿恺、黄萱夫妇和他们子女(周菡的哥哥姐姐)。(周菡 供图)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8月29日,鼓浪屿侨联楼3楼,周菡双手捧着一枚金光闪闪的纪念章,指腹轻轻摩挲着章面纹路。这枚由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属于她已故的父亲——抗战时期投身战地救护队伍的医学专家周寿恺,也映照着一段夫妻俩共赴国难的动人往事。
周寿恺的人生本可循着平稳轨迹前行: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留院,娶鼓浪屿著名华侨黄奕住之女黄萱,生活优渥。但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他毅然加入“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协助医学先驱林可胜搭建战时医疗防线,先后任总队内科指导员、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内科主任,带着医疗队伍转战大西南,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
“父亲在前线救死扶伤,母亲就带着儿女追着他的脚步走。”周菡的回忆里,母亲黄萱是那段艰苦岁月里的“温暖光”。放弃鼓浪屿的花园洋房,黄萱带着幼小的子女,在贵阳图云关的茅草屋里安了家——她总是用烤好的小蛋糕,招待前来参加内科读书研究会的年轻医生。一次日军逼近须紧急转移,车辆座位紧张,她二话不说把位置让给其他医护人员家属,自己准备步行撤离,“母亲说,自己腿脚好,把位置留给更需要的人”。
抗战胜利后,周寿恺深耕医学教育与管理,先后担任岭南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博济医院的院长,中山医学院副院长。黄萱则成为国学大师陈寅恪的重要助手,夫妻俩在不同领域继续发光。如今,这枚纪念章静静躺在周菡手中,不仅是国家对周寿恺爱国奉献的肯定,更凝结着一对夫妻在烽火中相濡以沫的家国情怀。“摸着它,就像摸到了父母当年的心——为国为民,从不后悔。”周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