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迎来4200余名2025级本科新生。这是自1990年后时隔35年,东大全体本科新生回归具有123年历史的老校区。 通讯员 吴涵玉 孙艳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 通讯员孙艳吴涵玉
8月29日,东南大学迎来2025级本科新生报到日。不同于以往,今年4200余名学生将以书院为单位培养管理,在四牌楼校区开启寻脉问源式求学之旅。这也是该校时隔35年,全体本科新生首次回归四牌楼校区就读。
大礼堂前、梧桐大道上,新生们来往穿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新生中有励志的“工地搬砖少年”,有身怀“十八般武艺”的少年生,还有接力上同一所大学的“电气哥”和“信息弟”……他们从五湖四海会聚南京,都将在这片学术热土书写新的人生篇章。
在工地收到录取通知书,“搬砖少年”来了
乘坐48小时火车,和同学结伴抵达南京,西藏定日县的旦增终于来到了自己的“梦中情校”。旦增的家位于定日县附近的地震影响区,目前房屋仍在政府援建中。即使是在受灾最严重的时期,这位励志少年也从未放弃过学习。在临时安置点的帐篷里,他借着太阳能灯读书、做题,成绩不降反升。
为了减轻家中负担,暑假期间旦增毅然走进工地,搬砖头、抬钢材、拌水泥,因为长期劳作,他的左手虎口和掌心都长出厚茧。“直到快递员叔叔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录取通知书到了,我赶紧跑过去拿到了这份期盼已久的‘礼物’。”面对记者,旦增腼腆地说,他学的是数字经济与智能管理,“我很高兴也很珍惜来东大学习的机会。”
个个身怀“绝技”,这个少年班“不一般”
平均年龄15岁,全班14个人均拥有3项以上兴趣爱好及特长,涵盖艺术、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这届东南大学少年班不是“只会考试”的学霸,他们个个身怀“十八般武艺”。
别看他年龄小,学习、做饭、书法样样精通。来自湖北的徐昊然今年16岁,暑假期间,爱好下厨房的他,就经常给家人做饭大展厨艺。8月29日,徐昊然特地带上了自己书写的“止于至善”书法作品。徐昊然说,希望以东南大学校训勉励自己,“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但生活可以成为学习的一部分,很期待接下来的大学生活。”
苏柯元,从小就一直担任班干部,她还能在闲暇之余,学好小提琴、绘画、滑轮、游泳,“接下来,我将在东大开始大学生活,向着美好未来迈进。”
接力上东大,“电气哥”招来“信息弟”
“哥哥2022年考入东大,现在是电气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路同校,如今又将在东大并肩前行。”8月29日,在哥哥薛凯鸿的陪伴下,弟弟薛凯键来到东南大学报到。3年前送哥哥入学,3年后自己也圆梦东大,薛凯键别提多高兴了。
薛凯鸿于2022年考入东南大学,来校3年,亲身体验东南大学教育的吸引力后,他坚定地让弟弟也选择了该校,报考电子信息学科。面对新起点,弟弟薛凯键计划进一步充实自我,“不仅要钻研专业课程,了解电子设备的运行原理,还要提升社交能力,参加社团或学生会,为迈向社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