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年的生命之诺:一场医患间的双向奔赴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菏泽报道

当鄄城县人民医院产科的医护人员再次在接诊名单上看到“刘女士”的名字时,时光仿佛瞬间倒流。这位前来迎接三胎宝宝的产妇,背后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更承载着一份跨越三年的厚重信任。

三年前的产房,本是充满新生喜悦的地方。随着宝宝一声响亮的啼哭,所有人都暂时松了口气,然而下一秒,意外毫无征兆地降临——产妇刘女士突然发出一声异常的打鼾声,颜面瞬间青紫,意识彻底丧失。羊水栓塞,这四个字像惊雷般在医护人员心中炸响,他们太清楚这一产科急症的凶险,死亡率极高,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没有丝毫犹豫,抢救流程即刻启动:加大吸氧浓度维持氧供,快速静脉推注地塞米松等急救药物抑制过敏反应,迅速将患者调整为侧卧位防止窒息…… 同时,“立刻通知上级医师、主任、医务科、麻醉科……”的指令清晰有力地传递出去。团队协作的齿轮在危机中高速运转,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争分夺秒与死神拔河。

2分钟后,刘女士短暂恢复意识,但病情的恶化速度远超预期。5分钟后,阴道出血量急剧增加,更可怕的是血液完全失去凝固能力,牙龈渗血、针眼渗血、阴道黏膜破裂处持续出血——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意味着患者的凝血系统全面崩溃,生命防线摇摇欲坠。刘女士立即转入手术室,各级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多科室紧急联动,一场更为艰巨的攻坚战拉开序幕。

手术室里,气氛紧张得几乎能听到每个人的心跳。医务科、产科、麻醉科、B超室的医护人员围在手术台旁,目光紧紧锁定在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仪上。“患者还年轻,明确表达过想生三胎的愿望,一定要尽力保住子宫。”主任医师孙涛的话坚定了所有人的信念。保住子宫,不仅是保住一个器官,更是保住刘女士未来的生活希望,这意味着他们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付出更多的努力。

有1%的希望就做99%的努力!这句话成为了抢救现场无声的誓言。止血、输血、纠正凝血功能……一系列操作在精准的判断下有序进行,汗水浸湿了医护人员的手术服,疲惫感不断侵袭,但没有人停下手中的动作。时间在一分一秒中流逝,窗外的天色从漆黑逐渐泛起微光,当东方终于露出鱼肚白,新的一天到来时,好消息终于传来:出血得到控制,子宫成功保住,刘女士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死神的阴影终于散去,生命在众人的守护下重归安宁。

三天后,当孙涛带领医护团队查房时,刘女士的家人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举动——他们双膝跪地,“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救了她的命。”朴实的话语里满是激动与感恩,滚烫的泪水从家属和医护人员的眼中同时滑落。那一刻,所有的熬夜奋战、所有的精神紧绷、所有的艰辛付出,都在这份沉甸甸的感恩中找到了最温暖的答案。

这份跨越生死的情谊,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医患关系,成为了彼此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三年后,刘女士再次怀孕,她没有丝毫犹豫,依然选择了鄄城县人民医院产科。这份毫不犹豫的再次托付,比任何赞美之词都更有力量。它印证了三年前那场生死营救中,医护人员用专业与担当赢得的信任,也诠释了医患之间最动人的双向奔赴——你以生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你用信任回应,我便用责任坚守。

在鄄城县人民医院产科的病房里,刘女士的故事还在继续。它像一盏明灯,照亮着医护人员守护生命的初心,也温暖着每一个关于信任与感恩的瞬间。因为他们知道,每一次全力以赴的救治,每一份不求回报的付出,都是对“生命相托,不负信任”最好的践行。

上一篇: 23年行走22万公里 “中国好人”张传林的护林史诗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