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哥来了【215】“农特产品”的马甲下,藏着多少监管盲区?

各位街坊邻居

我是“天眼问政”的帮帮哥

近日,河南游客周先生在旅游期间花费7000元购买了590克石斛,事后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场商家精心布置的“高端”陷阱。

网友周先生在贵州瀑之鸿商贸有限公司内,花费7000元购买了590克石斛,疑似遭遇消费欺诈。

该商家通过多人配合推销、未明确告知计价单位、迅速将药材打粉以形成既成事实等手段,利用信息不对称诱使消费者“自愿上钩”。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涉事公司负责人先后以“自主选购”“商户代销”和“异地交易”三种自相矛盾的说法进行辩解,这场“变形记”恰恰暴露出其消费流程中存在明显问题。

尽管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查获其“暗门销售”的证据,但事件背后仍存在诸多待解之问:商家长期以“农特产品”之名规避中药材监管,相关部门是否监管到位?涉事场所作为旅游定点购物点,文旅部门是否履行了审核义务?多家商户共用同一公司账户,税务部门是否对资金流向进行过核查?这种“九龙治水”式的分散监管,恰恰为不法商家提供了灰色操作空间。

帮帮哥提醒大家:旅游购物时,应警惕封闭场景下的“群体推销”行为;提前了解当地特产的市场合理价格;务必保存好交易证据,包括明细票据和现场视频。若遭遇“天价”消费,应当场举报,切勿妥协付款。

有啥新情况

上天眼新闻客户端随时找帮帮哥反映

咱们一起盯着这事儿解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 刘丹

文字 高琴

视频制作 孙远铭

素材提供 周强

编辑 郭睆秋

二审刘娟

三审闵捷

上一篇: 秦皇岛市海港区:石画载史 薪火相传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