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27日讯王玉波,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外一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本科学历,现任山东省创面修复与整合医学委员会委员,青岛市血管通路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到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青大附院、青大附院滨医附院进修学习。擅长创伤骨科、显微外科及脊柱微创诊疗,发表论文数篇,连续多年评为科内及院内先进工作,优秀医师,担任科内实习学生教学任务;并多次参加平度市以及青岛市举行的各项技能竞赛,比如青岛市院前急救大赛,平度市医师技能大赛等,并荣获佳绩。在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外一科的病房里,王玉波总是步履匆匆却始终面带微笑。他时而俯身查看患者伤处,时而轻声叮嘱注意事项,他科学严谨、和善敦厚的形象像一束光穿透疾病的阴霾直抵患者心灵。从医十余载,他以精湛医术为刃,以仁爱之心为盾,在创伤骨科与显微外科的战场上,书写着新时代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精研医术 砥砺前行
作为山东省创面修复与整合医学委员会、青岛市血管通路委员会的双料专家,王玉波的履历闪耀着专业的光芒。从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到青大附院的多次进修经历,使他熟练掌握创伤骨科、脊柱微创等前沿技术,是颇有建树的脊柱外科骨干专家。但更令人称道的是他永不止步的进取精神——连续多年荣获院内先进称号,带领团队在青岛市院前急救大赛、平度市医师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诊室墙上悬挂的锦旗背后,是数篇学术论文的沉淀,更是无数个在手术台前与无影灯为伴的深夜付出。
仁心济世 待患如亲
“王医生就像自家孩子一样亲。”这是许多老年患者的心声。面对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他主动代办住院手续、推担架车、轮椅陪同检查;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他千方百计优化治疗方案减轻负担。前几日,一位腰椎骨折的大爷入院后,由于是孤寡的低保户,只有一个70多岁的姊妹偶尔来看看他。看着孤立无助的患者,王玉波亲自推他去做各项术前检查,经过评估老人需要做经皮锥体成形术。王玉波给患者讲解了手术原理,取得同意后,进行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王玉波尽管自己很疲惫,却又毫不犹豫地推患者去拍片复查。患者住院期间,王玉波时不时地到病房里,问问他有没有不舒服?恢复地怎么样?生活上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当王玉波从担架车上搬起老人时,当王玉波握着老人的手时,医患之间的关系就有了温度,王玉波的善良如同流淌在他血液里的DNA,“仁心济世,待患如亲”在这些瞬间被生动诠释。
大医精诚 以心换心
“你们尽管做,我相信你们的技术!”术前患者这句沉甸甸的托付,让王玉波深感责任重大。上个月,一位在医院经历四次手术失败的患者吴大爷辗转找到他时,骨髓腔闭塞、内固定失效、骨不连、高龄体质差等难题犹如座座大山。但王玉波没有退缩,他勇于担责,毅然决然收治患者,经过反复论证,制定出“骨髓腔再通 PRP技术 自体骨移植”的综合方案。三个半小时的手术中,他像修复精密仪器般细致处理每处损伤,当富含生长因子的血浆缓缓注入骨折端时,在场的医护都看到了希望的光芒。术后,他每日多次查房询问病情,为患者换药时关切地嘱咐其如何增加营养,适时调整康复计划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一周前,王玉波又不辞辛劳地穿越百里乡村路来到老人家中,送医上门进行入户随访。当看到吴大叔坐在炕上满脸感激的笑容,当看到大叔的片子骨痂生长良好,王玉波终于露出放心的笑容。这样的故事在外一科不胜枚举,王玉波办公室抽屉里厚厚一摞感谢信,记录着他“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从医准则,也折射出他“大医精诚、以心换心”的崇高精神。
转眼间,王玉波已到不惑之年,耳鬓边也已生出华发。在从毛头小伙子到科室中流砥柱的成长过程中,王玉波始终保持着医学生入学第一课进行《希波克拉底誓词》时的热忱。在这条永无止境的医学征途上,他正以仁心仁术继续描绘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动人画卷。(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