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周昱丽、孙宇佳)八月的太原,骄阳似火,比天气更热的是第七届山西文博会现场的热烈氛围。展厅之内,古今交融、科技赋能、中外荟萃,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盛宴正徐徐展开——这里不仅是文创产品的展示窗口,更是文化山西走向未来的生动叙事。
文·文脉活化新语
步入文博会现场,“文”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文化产业综合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文创的活力相互交融。晋中展区内,流失大英博物馆的龙纹琉璃砖通过非遗技艺成功复制“归家”,彰显了大国工匠的巧思与情怀;按故宫太和殿屋脊瑞兽形制等比例烧制的11件大型琉璃制品也在此区域展示,呈现出一派恢宏气象。

图为屋脊瑞兽琉璃制品
而一旁的文创产品区则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融合了非遗技艺、科技元素与时尚设计的特色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以崇福寺屋脊瑞兽与风铎为灵感设计的风铎冰箱贴,开合间清脆声响,瞬间将人们拉回站在千年弥陀殿下听风的美妙瞬间;“粉墨晋彩”文创展区将晋剧艺术的经典元素与现代工艺融合,打造出晋剧玩偶、状元冠冕、晋剧笔记本等精美文创,让传统晋剧文化以全新的姿态走入人们的生活;以山西青铜鸮卣为原型设计的文化IP“晋小友”,在本届文博会上以毛绒形象亮相,还推出七款融合山西文化基因的衍生主题形象,成为串联古今的“文化向导”。

图为毛绒版山西文博会吉祥物“晋小友”
在科技赋能文化遗产活化方面,山西文博集团用来展现文物的“莫比乌斯环”尤为吸睛。此外,依托《黑神话:悟空》取景地创作的AR浮雕墙,也吸引了众多游戏爱好者和文化爱好者驻足。他们通过手机扫描,便能在混合现实体验中拆解山西古建的营造密码,这种创新的展示方式让古老的建筑文化在年轻人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一位小游客在体验完后兴奋地说:“好像游戏里面的古建筑就在我眼前!”

图为山西文博集团展区的“莫比乌斯环”文物展演数字屏
博·博览万象古今
说到“博”,本届文博会的广博与多元令人惊叹。文化科技馆里,前沿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让人仿佛置身未来世界。

图为宇树科技Unitree G1智能仿生人形机器人
宇树科技的“机器天团”成为全场焦点,人形机器人带来精彩的拳击表演,灵活的动作、精准的出击,展现出科技的力量;机器狗憨态可掬又充满创意,根据触摸反馈“撒娇”的互动更是萌翻众人。宇树科技的工作人员介绍道:“我们很荣幸能参加这次文博会,希望通过这些机器人的展示,让大家看到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无限可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图为宇树科技Unitree Go2智能机器狗
除了宇树科技,现场还有许多前沿科技产品。“柳宗元”“王勃”形象的智能仿生人形机器人与游客对诗互动,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诗意对话;“超元力·MR无限飞车”将传统卡丁车与MR/VR技术结合,打造出竞速、星际竞赛等玩法,让游客体验“穿越星际”的虚实互动感。

图为EX机器人公司仿生机器人“王勃”
在文化贸易馆,来自36个国家200多家境外企业的产品摆满展厅,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独特的文化创意产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汇聚,让游客不出国门便能领略世界文化的魅力。

图为泰国展商在为游客介绍产品
会·会通交流之桥
“会”是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文博会的重要意义所在。在全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一个个项目的签约为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各大企业、机构在这里寻求合作机会,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同时,文博会期间还举办了多场论坛和研讨会,专家学者、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
在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发布活动上,《浪浪山小妖怪》的导演於水也来到现场分享创作理念。他用“文化打底,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现代技术,连接现实,助力文旅”这24个字总结电影,“不论是《黑神话:悟空》,还是《浪浪山小妖怪》,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些作品走进山西,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相信你们一定会不虚此行。”

图为小游客在体验非遗拓印
此外,各市、各单位举办的文旅推介、文艺演出等活动也精彩纷呈。非遗体验区里,游客可以亲手体验剪纸、拓印等传统技艺,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集章打卡活动则让游客在逛展的同时增添了一份乐趣,大家拿着集章卡,穿梭在各个展馆,寻找着心仪的印章。一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家长说:“这次文博会挺不错的,不仅让孩子增长了见识,也让我们家长对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图为游客选购山西文创
第七届山西文博会,是一次文化的盛会,一次科技的盛宴,更是一次交流合作的机遇。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山西文博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文化产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