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在凤冈,有一批来自异乡的医护人员,把工作的地方当做第二故乡,有的怀揣“医者仁心”就是一辈子。如今,来自松桃县的龙正园、印江县的游林波等医务人员,就因那一份“很值得”的信念默默坚守。

龙正园:坚守虽难,却很值得
在凤冈县天桥镇卫生院,有这样一位来自松桃县的医师——副院长龙正园,自2017年入职以来,她怀揣“医者仁心”服务乡村,以辛劳的汗水坚守着群众的健康。
八年中,龙正园无论是履行分管职责,还是运用临床专业技术,都以严谨的态度守护着乡村群众的健康。
她一脸微笑,蕴含着对病者的一份热爱。蓬松的额发如春风摇曳的柳丝,清爽而利落。这种印象,可以说在群众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同事们都记得,2017年9月,一名产妇突发紧急状况,龙正园迅速判断、启动应急处理流程,在团队配合下顺利帮助产妇平安生产;2021年8月,她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挽救了异物卡喉的儿童……那一幕幕、一桩桩,把群众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拽回来,无不惊心动魄啊。
夜深了,她还在整理坐诊,或者下村寨走访的资料。八年中,她从没有闲着,办公室的电脑中布满了分类存档的文件夹,要是打印成纸质资料,那得堆起几大摞哦。打开她的电脑,你就能看到这样的文件夹:针对农村常见的颈、肩、腰、腿疼痛,综合运用药物干预、物理治疗、神经阻滞等多元手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此外,她还主动下沉乡村走访,将临床诊疗与慢病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坐诊期间同步开展慢性病患者随访工作,通过动态评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实行“诊疗-管理-干预”的闭环管理,大大提高了群众慢性病患者服务质量。
采访中,龙正园对记者说:“在天桥镇卫生院的坚守是融入情感与责任的‘双向奔赴’。”医院提供的外出进修机会,让她的业务能力得到飞跃,坚定了她反哺基层的信念;2024年担任副院长后,她更能施展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的组织能力,更让她体会到“被需要”的价值感。党委政府解决了家属就业、孩子上学问题,让她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龙正园说:“这里有培养我的平台、认可我的组织温暖着我的家,基层虽小舞台大,坚守虽难却值得。”

游林波:扎根“故乡”,很值得
在凤冈县蜂岩镇卫生院内科病房内,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不停。他总是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细致询问患者的康复情况、细心叮嘱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人们都夸赞他是一个“好大夫”,他就是来自印江县的游林波。
据了解,2022年9月,游林波怀着对“仁孝之乡”的向往扎根蜂岩,曾多次获得蜂岩镇卫生院“优秀医师”称号。三年时光,他用实际行动诠释扎根异乡的意义。
初到蜂岩镇,淳朴的民风让游林波倍感亲切。他说:“看到乡亲们就像见到自己的父母长辈,这里与我的家乡太相似了。”于是,他将蜂岩镇当成了故乡。作为蜂岩镇卫生院内科科室主任,他不仅承担门诊诊疗重任,还以科室为家,统筹安排日常医疗工作,用专业与温情架起医师与病人信任的桥梁。
据了解,2023年9月,一位“糖尿病足”患者就诊时万分焦急,原来该患者曾就诊于某三甲医院,医生建议患者规律换药,保持患肢的清洁干燥,避免不规范的治疗导致患肢坏死从而截肢。当时,游林波得知患者生怕“糖尿病足”治疗周期长,萌发“医不好”的忧虑。随后,游林波耐心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中的治疗环节、治疗手段,消除病人的顾虑。通过三个月的诊疗,患者“创面”明显取得好转。
当见到病人笑了,游林波就很开心,他高兴地说:“看到患者重展笑颜时,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王东南)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 信 姚 腾
三审:唐全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