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打击网络谣言,共建清朗家园。大家好,这里是大皖新闻“一周辟谣”栏目,一起来看看这些典型案例,随时提高警惕。 一定要记住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谣言一:“房东税”要来了
网传内容:近日,网传随着9月15日《住房租赁条例》落地,“房东税”将正式开征。
真相:所谓“加税令”,主要源自对《住房租赁条例》第八条和第三十条的讨论。事实上,《条例》仅明确了租赁合同实名制备案制度以及税务等部门共享备案信息,有人据此认为“备案”和“信息共享”,意味着将会全面向房东征收税款。对此,专家表示,《条例》的出台与税收之间并无关联,《条例》核心内容是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保护租客和房东的合法权益,而非增加税负。
针对所谓的征收“房东税”和要“加税”的消息,税务部门也进行了辟谣。“成都税务”微信公众号发文指出,出租房屋相应的税费政策,是实施了数十年的规定,并未因《条例》出台而调整,更没有新增“房东税”。《条例》推动租赁信息备案,本质上是让纳税流程更规范,而非突然“加税”。
谣言二:上海放开“商改住”
网传内容:《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的实施意见》日前正式发布,明确允许商务楼宇兼容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等功能。部分自媒体据此解读并宣称“上海商业办公物业可变住宅”,还有中介鼓励购买商住房。
真相:实际上,网传解读是对政策的误读。《实施意见》提到的其实是商务楼宇兼容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而非住宅。业内人士表示,本次新规鼓励在业态转换的基础上进行租赁,要求产证不变、主体不变、主体结构不变,未涉及土地性质调整,也未放开分割销售,不存在鼓励投资交易的情况。
实际上,允许商办楼宇兼容租赁住房功能,是上海通过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的组成部分。2023年2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住房租赁条例》第九条明确,允许利用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租赁住房、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以及将闲置住房出租等方式,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
谣言三:晒眼皮降低近视度数
网传内容:近日,有网友称每天“晒眼皮”10分钟,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防控近视,还有网友说晒完近视度数都降低了。
真相:对此,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张韵婕医生进行科普:“自然光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它可以有效控制近视度数,但是无法降低度数。”医生表示,晒眼皮或户外活动的最佳时间是早上九点半前,或者下午四点以后,每天尽量保证2小时的户外时间。
谣言四:进玉溪城区须缴200元
网传内容:近日,有网民在网络平台发布视频,并配文“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即日起玉溪市政府决定:凡是进入城区的必须缴纳200元的城镇维护费用,该费用可以在5年内随意出入玉溪城区!500元可以一辈子随意出入玉溪!”
真相:当地公安机关迅速核查,依法传唤视频发布者李某某接受调查。经查,李某某近期上网时发现,暑期期间,涉及旅游景点、古城相关收费话题的热度较高,为蹭热度、博流量,以提升自身账号关注度,故意编造上述虚假信息发布至网络,引发大量网民的关注、讨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目前,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李某某行政处罚。
大皖新闻记者 徐海燕 整理
编辑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