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荐博 通讯员 勾翠华
“我想当一名好医生。”20年前,这是一袭白大褂刘群内心最纯粹的向往;20年后,作为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的她,已将这份初心与使命“落地生根”。
在刘群看来,医生是一个平凡却坚实的身份。“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她行医路上的准则。

今年,刘群获评“淄博好医生”荣誉称号。对这一荣誉,刘群只是谦虚地笑笑:“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便好。”如她所言,多年来,身为医者的刘群不忽视每一处微不足道的细节,不吝啬每一份温暖如春的照拂,无论前路如何,她都以患者为圆心,筑就守护人民健康的港湾。
值得一提的是,在罕见疑难病的诊断方面,刘群是院内胆大心细的“福尔摩斯”,能够根据细枝末节与蛛丝马迹,揪出威胁患者生命的“危险元凶”。
近日,一名58岁的患者因甲状腺结节来到医院住院。起初,得知患者患有甲亢,但由于甲亢是甲状腺中较为常见的病,并未发现端倪。直至多学科会诊时,患者血液化验结果的异常引起了刘群的警觉,直觉告诉她,背后的元凶可能并不是甲状腺,而是脑中或许存在肿瘤。
秉持着对患者负责的原则下,刘群建议患者再做一个磁共振检查来进一步确认病因。
患者出于对刘群的信任,于是再次进行了磁共振检查。果不其然,结果显示患者垂体有一个瘤子。刘群设想的没错,是TSH瘤。
“TSH瘤的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一(0.0001%),我们临淄区的人口才62万,属于非常罕见的病症。”刘群介绍,TSH瘤是指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在临床中比较罕见,仅占垂体腺瘤的1%左右。在临床中可以表现为甲亢、甲低或甲状腺功能正常。
后续,刘群帮患者联系专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并邀请了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会诊。最终对患者采用了三个月的药物治疗,甲亢的症状得以好转。出于信任,患者再次选择了鲁中医院切除了肿瘤,如今患者恢复得很好,复发的风险也很小。

如果当初未能精确诊断出患者的真实病因,那么患者脑中的肿瘤会继续“隐藏”且逐渐增大,对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罕见疑难病症的诊断,始终是一大难题。刘群深谙这一点,于是她始终保持高度敏感与警觉,不遗漏一丝细节,不忽略一处蛛丝马迹,力争把威胁生命的“元凶”扼杀在摇篮里。
“在我们能看罕见病和疑难病以后,患者不需要四处奔波,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帮他们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内分泌团队最欣慰的事。”刘群说。
从医之路上的攀升,刘群从未有过倦怠。
无论是面对复杂的病情还是繁重的工作压力,刘群始终保持一颗初心,坚持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她认为,医生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
在她看来,每一次与患者的交流、每一次治疗的成功,都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这种信念支撑着她在医疗道路上不断前行,从未停下学习和进步的脚步。曾经为了听一节专家的授课,刘群倒了三次火车才到达目的地,但只要有利于自我与团队的提升,哪怕辛苦也值得。
那些疲惫的奔波都成了星火,照亮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这种坚守与执着,也深深影响着科室的年轻医生们,成为他们心中的榜样。

多年来,刘群带领的内分泌科团队始终以患者的所需所求为服务的圆心,一切从患者角度出发,用心付出,用爱守护,收获了一众本地甚至外地患者的认可与信任,不少外地患者下了车拖着行李箱便直奔鲁中医院找刘群就诊,这都源于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患者病愈后的感谢比任何事都让刘群开心,患者的认可与赞誉是她作为一名医者坚持的动力。
“医生是一个获得感很强的职业,时常能感受到来自患者的正反馈,人经常处于情感正反馈的环境中,会感到幸福与知足。”刘群笑着说,“患者的病愈就是对医生最大的褒奖。”
每一份专业与成长都源于刘群二十年如一日的奔跑。
“每个医生都要像挖一口井一样,要一直一直去挖,也许无论怎么挖都碰不到泉水,但向下探索求知的过程是永远不会错的。也许有一天,在不断的坚持下终于挖到了泉水,那一刻收获的意义将是意义深远的。”刘群的眼里有光。相信这份光会继续照亮她未来的医者路,在大步前行的同时,为更多需要光的人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