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㵲阳岸④|古宅里喝茶,都是韵味

写在前面:

盛夏八月,贵州避暑旅游季持续火热。黔东南州镇远县里,高过河漂流激起的浪花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成为今夏“火爆”出圈的清凉体验;夜幕降临后,古城灯火阑珊,㵲阳河畔的茶馆飘出缕缕茶香,身着民族服饰的旅拍游客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这座千年古城,正以“白昼漂流、夜赏光影”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旅游热潮不仅点亮了夜色,更激活了整座城的生命力,每个人都在见证:一河碧水、满城灯火,将“凉资源”转化成了“热经济”。

从看铺面到决定盘下来开店需要多久?或许几个小时,或许几天。但对于镇远圆泰昌茶社老板李赟来说,就是一瞬间。

走进圆泰昌的一瞬间,她就决定了要在这里开茶馆,“因为一走进来就有一种家的感觉。”

圆泰昌茶馆

2024年7月,来自重庆的李赟,就这样留在了镇远,开起了沿街唯一一家茶馆。

镇远自古以来是水陆交通要冲,是西南大通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明清时期,镇远航运发达,是贵州东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交易大市场。不少商贾游客聚集㵲阳河两岸,最盛时镇远府、卫两城住房达3600多幢,7000多户,35000余人。镇远的商贾文化随着湘黔滇古驿道的开发兴盛,而逐渐走上繁荣。

青龙洞建筑群

“头牌一枝花,二牌盖过它;三牌金果铺,四牌油炸粑;五牌开马店,六牌烂豆渣”的民谣流传至今,即为镇远古城历史上商业功能分区的写照。

镇远古城如今保存着78处县级以上文物古迹。当地政府大力投入,对重点文物进行修缮维护,让古老建筑重焕生机。

李赟租来开茶馆的圆泰昌建于光绪年间,在镇远古城的主街上,临近镇远最大的码头——大河关码头,“圆泰昌”曾经是个商号,卖瓷器、桐油、布匹等,“开店前,镇远县文物管理局也来指导过,开店的同时不能破坏古建筑。”

“老宅本来就自带古韵,与茶韵相辅相成。”喝茶喝的是什么?在李赟看来,是心情,“老宅独特的秀美、沉稳,让人一踏进来就能静下来,所以很多游客走到这里,会选择进来喝杯茶,休息一下,心情也更好了。”

圆泰昌茶馆

茶馆里,李赟介绍着自己心里的好茶,镇远红茶也是店里最火的茶,口感圆润、颜色素雅,古茶树的回甘悠久,“茶客接受度很高”。

走进茶馆,一楼的八张桌子随时准备着迎接茶客,旅游旺季时,茶客们拼桌、加椅子,能坐下60多人,“大家在这里喝茶、聊天,有的聊着聊着互相成了朋友。”

游客正在喝茶

还有的游客在这里找到了童年的感觉,他们觉得在这里喝茶,有一种回到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的感觉。木门吱呀声中飘出的茶香吸引着茶客,李赟说,如果游客在茶馆喝完茶,愿意多待几天就更好了。在旅居中,才能感受到这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在人与人的交往间体会到当地的魅力,“镇远就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地方,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会过来帮忙。”

“我也希望茶客和我一样,走进来,就像回家。”李赟说,开茶馆还有一个成就感,就是收到茶客分享的家乡好茶,“这意味着我们成了朋友。”

圆泰昌茶馆老板李赟

坐在茶馆的天井里,望着门外来来往往的游客,李赟对未来也有了一些期许,“希望我的茶馆能成为一个标志地,大家来镇远古城都会进来坐一坐、喝杯茶。”

说话间,又有几位游客走进茶馆,他们没有喝茶,只是进来看看这宅子。古建筑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它在那里,什么都不做,也会有人走进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编辑 喻辉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上一篇: 李熹子脖子怎么了 因脖子被人记住不只范丞丞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