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是这个白色的行李箱吗?麻烦您报一下电话号码。”8月14日傍晚,贵阳民生路上车水马龙,志愿者刘润东站在“游客服务暖心小屋”前,一边微笑着询问,一边仔细核对游客行李信息,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在灯光下闪烁。


“太感谢啦!刚才吃完饭后正愁拖着箱子逛街不方便呢,这小屋可真是帮了大忙,我们逛得很开心!”取到寄存的行李箱,王女士连声道谢。
刘润东手中的登记册翻得“沙沙”作响,名字、电话、物品特征,记录得仔仔细细。正是这份细致入微,小屋自启用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错拿行李事件。刚送走王女士,问路、咨询美食的游客又接踵而至,刘润东热情大方又对答如流,眼神中透着自信与热情,“我可是在贵阳长大的,母校二中就在附近。”他望着熟悉的街巷,“家乡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我就想着出份力,哪怕只是指个路、看个箱子。”

与此同时,黔灵山公园入口处的“暖心小屋”也格外繁忙。骤雨刚歇,门前便排起了队。“正发愁带着行李不好爬山呢,这下能轻装上阵了!”外地游客陈琳存好行李,长舒了一口气。
志愿者邵语涵和陈愉逸在有限的空间里来回穿梭,忙得不可开交。递水、取药、归置行李,每一个动作都熟练利落。“最多的时候要收十多件行李呢。”邵语涵笑着说,“只要能帮游客解决实际困难,再忙我们也觉得值。”陈愉逸擦擦额头的汗,说:“行李多的时候屋里放不下就摆在门口,我们看着。暖心小屋嘛,不光存行李,更要存下游客的安心和满意。”

这份便捷与安心,正是贵阳迎接今夏汹涌而至的“泼天流量”所捧出的真心诚意。在人流密集的热门街巷——民生路、太平路,在核心景区黔灵山公园,在交通枢纽地铁1、2号线的14个站点,以及休闲场所越界影城,贵阳都精心布设了免费行李寄存点。这些寄存点,就像一个个温暖的港湾,让游客能够卸下负担,轻松畅游。
这股暖流,如同潺潺溪水,从热门的景区街巷悄然流淌,蔓延至城市交通的动脉与休闲娱乐的角落。这些散落在游客必经之处和聚集节点的寄存点,精准对接了游客“轻装出行”的核心需求,是贵阳想游客所想的体贴入微,无声却有力地传递着这座城市待客的热忱。这热忱的温度,在一组组服务数据中清晰可感:截至目前,仅黔灵山、民生路、太平路3个“暖心小屋”,就已累计提供志愿服务超2.1万次,解决群众问题1万余个;贵阳地铁站点免费寄存服务更是突破了11万次大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兵 韦寒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施昱凌 李劼
三审 胡丽华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