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公布的一份7死1伤车祸调查报告中显示,造成该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司机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事发时,其因重症呼吸障碍病理性嗜睡导致注意力分散。
此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话题#黑车司机患重度鼾症追尾致7死1伤#冲上社交平台热搜,不少网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问题:“重度鼾症”是什么?该如何改善?
AI 答:
重度鼾症,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其核心病理机制是睡觉时上气道部分塌陷,气流受到阻碍出现打呼噜和低通气或上气道完全塌陷出现呼吸暂停的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发于30-49岁的中年男性,且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8倍。高发于肥胖及颈围粗大的人群。患有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下颚后缩、下颚过小、甲状腺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等疾病的人群也易患该病,另外,酒精、镇静剂、安眠药也易导致睡眠呼吸障碍。
这种疾病与单纯打鼾完全不同,而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鼾声大且不规律,晚上有窒息感或常憋醒,身体反复缺氧,夜尿增多,睡眠紊乱,还会在白天出现嗜睡乏力,精力不足,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这种嗜睡不仅令人疲乏,更会在驾驶中成为致命威胁——气道阻塞会导致全身缺氧,而长期低氧状态可损伤大脑前额叶和海马结构,影响决策力、反应速度和风险判断能力。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明知疲劳,仍坚持驾驶”的矛盾行为。
不仅如此,全身器官都可能因气道阻塞导致的缺氧而受到损伤,如高血压风险增加,心梗风险显著提高,患老年痴呆率升高,后半夜猝死风险较高等。
睡前长时间工作或睡眠不足,都会使身体疲劳。在疲劳状态下入睡后,喉咙后部的肌肉会更松弛,发生打鼾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减轻打鼾情况——
1.保证规律的入睡时间,尽量不在非常疲劳的状态下入睡
2.睡前避免环境中有灰尘、花粉、动物皮屑和其他空气中的颗粒物
3.侧卧有利于减轻气道受阻,减轻打鼾
4.通过唱歌锻炼喉咙肌肉,同时尝试伸展舌头以增强口腔和喉咙相关肌肉的力量
5.睡前清理鼻腔、热敷鼻子、热水泡脚等行为,也能有效减轻打鼾情况
若出现频繁打鼾伴随呼吸暂停、白天难以解释的嗜睡,或家属观察到睡眠途中多次憋醒,请尽早就医,听从医生建议。
(部分文字及图片由AI生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统筹 胡莹
编辑 胡凯瑜
实习生陆森洋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