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2日,在天下第一村,江苏省华西村人们浑泪弃别,送走了他们的神——老书记吴仁宝。
从1957年开始,时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的吴仁宝就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由一个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企业年产值已超过500亿,首屈一指的天下第一富村。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华西村曾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1961年,时任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的吴仁宝,下放来到华西村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头脑灵活的吴仁宝,善于动脑,在农业学大寨时,他就暗中搞副业,办起了小五金厂赚了不少钱,首先富了起来。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全国绝大部分村庄都开始实施分田到户。
而吴仁宝认为:“华西村人多地少,分田到户的方法并不适合华西村,华西村应该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在村民的支持下,吴仁宝将村里的500多亩农田集体承包给了30多名种田能手。之后他组织村民改造水网、农田,改善耕作条件,将过去人的“烂泥村”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样板村”。
而后,吴仁宝又扩大五金厂的生产规模,到这年的年底,村里每人能够得到的分红也已经从130元上升到了220元。
而后,华西村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产值连年翻番。这时,吴仁宝又积极谋划上市。1999年,“华西股票”上市,开创了我国村庄上市的先例。
2007年,吴仁宝又投资高达30亿,开始推动旅游项目。修建了五星级酒店、空中花园、停机坪,并耗巨资购买了直升机,推出了“空中看华西”等旅游项目。
这些项目成为他事业发展的顶峰,也形成了他的华西村帝国。
当时,华西村是中国新农村致富的坐向标。在著名的华西金塔宾馆的大喇叭中整天播放着:“社会主义能够致富农村,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为民谋利的一面旗帜……”
一批批从中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可游客鱼贯而入进入宾馆,大厅中的三部电梯都拥挤不堪,需要保安来维持秩序。
华西村的村民村民都有大房子,房子的面积都在400平方米以上,出门开着小汽车。村中有很多资产数千万的村民,存款最少的村民也都有几百元。各地的姑娘都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当华西村的村妇,成为一夜暴富的新娘。
因为在2004年,华西村的人均工资就已经达到12.26万元,同时期的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才2936元。华西村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
在华西村的朱新英,小时就知道自己的家乡不一般,家里经常会来一些国际客人,有美国的、日本的、德国的、新加坡的。
生长在这样富裕的家庭环境,朱新英从哇哇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都受到最好的教育。
2005年,19岁的朱新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苏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毕业后,本来她有留校和多个就业机会的选择,经过综合比较,她还是选择回村从事共青团工作,一年后就担任了团委副书记。
当时,华西村发展很快,与全国各高校结成了对子。申请高校为其开办英语,纺织,冶金管理大专班。还与国内十多家大专院校建立了纺织,冶金和三农研究所,吸引了2000多名大学生前来创业。
同时,欧美,日韩等30多个国家地区做起了网上生意,华西旅行社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百强,旅行社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百人次。
朱新英后来她结婚嫁到了南京,虽然不算是华西人了,可是因为在华西集团上班,她仍然可以享受华西村中心村村民的待遇。但她的丈夫即使跟她回华西村上班,仍然算外来人口,不能享受中心村村民的待遇。
被周边村村民及外来打工人员羡慕的华西村中心村村民的待遇是指:“凡在华西集团工作的员工薪水,包括了工资加奖金加福利。”其实,工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奖金才是大头。
奖金二八开,20%发给现金,80%提留为华西村集体股份,每年从股份中领取10%的股息,这与很多企业对原始股东所采取的股权激励一样。
这是吴仁宝在华西村创立开始时就实行的利益分配模式。这种模式牢牢地吸引了村民,也给周边村外来打工人员一个奋斗目标,使其愿意长期留在华西工作。
当时,大学毕业生初到华西工作,一般月工资在2000元到4000元之间。奖金一开始每年10万,如果是工资每月2500元,年底可以拿到两万元的奖金。
此后,八八万成为股金,年底可以领到这部分股金10%分红,第二年再领的是累计股金的分红。意味着在华西工作时间越长,收入越高。
除此之外,华西村所有村民包括周边村民都有粮油款单位报销和旅游等福利。
如果朱新英想离开花溪,去其他城市工作,她存在集团的股金就会被收回。在以前,以股金抵扣购买的房子、车子等资产也会被收回。
村里还规定,凡是在华西集团上班的干部,其家人不得在外面做私人生意。
有些人质疑这是华西村人不自由的地方,因为村民被牢牢禁锢在了这里,无法离开华西村。
其实,50多年来,享受华西村村民待遇的人,离开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都在村里工作。
当时有一个村民王加,他跟厂里的领导不和,脾气很大,后来走了。王加是干供销的去了江阴。
从1980年入股3000元,到2013年,资产已经翻了上万倍,王加现在有两套三四百平方的独栋别墅,五辆轿车,两辆富康和赛欧是村里发的,自己还买了奥迪。
外人想获得中心村村民的待遇,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跟当地人结婚。
曾经就有人为了获得村民待遇,举办假结婚等。等拿到了华西村村民待遇后又离婚,离婚之后再找一位非中心村村民结婚。这样两次结婚,两个外村人就可以拿到华西村村民的待遇。
这种虚假的小动作被发现之后,华西村就开始对离婚人区别对待。如果过错在新进的村民,离婚后,他的村民待遇就会被取消;如果责任不在新村民,在老村民,那么新进村民待遇仍然会保留。但如果这个新村民要与外村人再婚,必须有三年的考验期,是真感情才给另外一方中心村村民的待遇。
2001年至2006年,华西村与周边13个村合并建立大华西。
大华西实行一分五统:一分是指村企分开,五统是指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村界统一规划。
2006年并村完成之后,三村,四村,五村进行拆迁,土地用来建华西工业园。有些人不愿意迁就,旧屋仍然保留。村民愿意去华西村上班了,可以安排工作。
此外,按照每年每亩地1800元的土地流转费标准,村民们每年领取大华西的福利,包括口粮款和退休金等等。土地虽然收归集体所有,在一些尚未规划利用的地方或者种植树木的地方,村民不用申请,仍然可以套取粮食或者蔬菜。
华西集团是一个注册资本高达90亿元、涉足过工业、房产、金融业的庞大集团。旗下的200多家企业,5大板块钢铁、纺织化纤、材料、商业,吴氏家族都渗透和染指。
吴仁宝一手打造的华西村致富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吴氏家族。数十年来,他的子孙后代们深入华西村的方方面面,主宰着华西村的命运。
吴仁宝去世后,他的四儿子吴协恩接班,继任华西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在华西集团董事会7名成员中,老大吴协东是副书记,老二吴协德是副书记、女儿吴凤英也在华西村党委常委。吴氏家族所有的子女都在华西村身居要职。
比如:吴协东的两个孩子,大女儿吴洁现在是华西实验学校当党委书记;大女婿孙云丰则在华西集团下属的矿业公司当董事长;吴协德的儿子吴昊担任的是华西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他的妻子周丽则是村党委委员,并担任华西旅游服务总公司的总经理,管理着1000多名员工。
吴协恩上任时,工业是华西村的支柱产业。其钢铁业务的营收占华西集团总营收的六成以上。他意识到华西村传统的工业道路已经走不通了。于是,就关闭了原来的线材厂、热轧带钢厂等工业企业。转而大力推广旅游业,同时又布局了典当、小贷、银行、证券、期货、互联网行业等业务。
吴协恩谋求转型,但几年来,华西村的转型并没有他想象中那样成功和飞速发展。
华西集团2022年上半年的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7亿元,同比增长22.09%。但华西股份的利润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尤其是股东收益降低了到历史最低的每股0.11元。这跟若干年前华西村民动辄分红几十万上百万的数额相比必然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族式企业管理:华西村的产业管理人员决定权一直由吴氏家族所决定。这种家族性企业,外来人想占住脚,自然会受到家族势力的一些排挤,这就导致人才极度的匮乏,缺少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的人。
近几年来,华西集团业绩开始出现亏损,负债达到了三百亿左右,但是从整体看,这个负债额度以及负债率都是在正常范围内。
负债严重,并不意味着华西村要破产。现在华西股份的主营业务是涤纶化纤的研发,虽然,外部环境的变化,疫情的影响使华西股份同比数据大跌,但至少经营利润依然为正。
吴协恩承认自己的声望和企业的管理能力都不如父亲吴仁宝,家族式的管理使他的权威正在下降。他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是极艰难的,重振往日雄风依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