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庞统回到家乡襄阳,顺道看望墨家的同道孟公威。两人又一起造访天元观。智极道长欣喜之余,采得青山新茶,又邀来多年不聚的诸葛亮、水镜先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等名士齐聚天元观品茶论棋。
品茶之际,石广元、崔州平倍感卧龙与凤雏被天下称为绝代双星,难得一聚,便提议两人对弈一局。众人无不赞同。
诸葛亮与庞统推辞不过,便点头同意。
石广元便取来围棋,庞统却说:“不知道孔明兄可否愿意默棋,一边对弈,一边品茶,一边论道,岂不快乐至极?”
孟公威不无担心地问崔州平:“默棋不需要棋盘棋子,两个人在心中对弈,以无棋为有棋,需要很强的记忆力;而一边默棋,一边谈经论道,则不仅需要超强的记忆力,更需要一心可为二用或多用的非凡本领。是不是过于高估自己?”
崔州平也有些怀疑。
诸葛亮和庞统笑而不语,移座到“云中亭”里,准备对弈。
智极道长等众人在平台的石桌前围着棋盘一边品茶,一边观棋。石广元执白棋代替诸葛亮行棋,崔州平执黑棋代替庞统行棋。
围弈了半日,果然是棋逢对手,杀得难分难解,最终以和字收官。
智极道长看罢,不由感叹说:“世间的高手时而可以遇见,然而大师却数百年也难得一位。二位今日对弈的一局棋,已经超然于大宇宙一般。你们的心境已经登临到‘天人合一’的圣境了,因此像遨游在无垠的银河一样,落子就如同宇宙落下的星辰,彻底舍弃了凡人渺小的艳羡欲望和贪求心、是非心。胸中因为没有了高低、贵贱、尊卑的观念,万物就是一样的生死观、平等的是非观,从而达到没有什么可以再计较和分别的‘无心’境界,与万物成为一体,与宇宙合为一流。有了这样的‘无心’,就能无为,从而无所不为。”
司马徽评价说:“两位最终之和,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气魄,仿佛下给数百年后的一局棋。我们这些人的确混沌不觉。惭愧。”
孟公威也忍不住说:“前些年天下盛传孙策召见吕范而下的名局,我以为那就是天下的最高境界了。今日观赏此局,方才知道决没有什么可以比拟的。”
谈论之间,崔州平却有些遗憾,总感到两人难得对弈,而且两人都有匡扶寰宇的志向,又都是救济天下的英才,因此非常希望两个人能决出个高低。
见诸葛亮和庞统两人笑而不应,崔州平就说:“不下也罢,来日你们二人可各自辅佐一君,战场上引兵布阵、真刀真枪地对决,岂不是绝世之战,更为天下所期待?”
诸葛亮则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百姓受难,生灵涂炭,岂不是天下的灾难,为什么还要期待?”
崔州平听了,不胜愧赧。
石广元则说:“论胸中辅佐帝王与治国安邦的计策,孔明很擅长;论睿智多谋而慎用于扶持弱者,士元重原则。今日天下大乱,时局不安定,非能拯救天下、决定天下命运的经国之才不能相救。有朝一日,如果孔明辅佐一军,士元则该当如何?是否仍推崇‘兼爱’之道,倡议‘非攻’之说?”
庞统答道:“生逢乱世,烽火连天,能廓清天下而使天下安定的道义学说,孔明信奉儒家兼道家,士元对外推行墨家、内心修行佛家,也许殊路同归。但如果孔明助纣为虐,做灭亡祖邦的伍子胥,士元就是借秦兵救楚国的申包胥。若孔明为扶持大汉、戡定内乱而抗击暴虐,遵行扶贫济弱的道义,士元则甘愿做马前之卒。”
石广元却说:“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以你两人鹤立鸡群的傲世个性,我不相信你们能共同相处在一个军帐里。”
智极道长说:“世间传言孔明的心中恋栈权力、士元的个性贪集钱财,实在是因为不了解二位人品和心性的误解讹传。凡人的窃窃私语,不值得参与聒噪。我相信世人迟早会理解他们。但即便二人将来心系于天下,仍需急流勇退,否则,我担心孔明最终为权所累,士元最终为财所误。”
诸葛亮听了,慷慨而言:“如果为了天下太平、为了百姓安康的缘故,我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庞统也说:“士元一直在探寻不但能拯救自己,而且也能拯救大众的真理。如果世间真有这样的道义,为之殉道也是一种快乐!”
两位都没有听取智极道长的劝谏,多年后,不幸最终果然为权、财所误。
——自肖永革《三国绝对很邪乎》,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