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铁杆汉奸”郭绍绪邀请驻守伊川的鬼子头目前来赴宴。日本鬼子为了彰显“大东亚共荣”,来个“与民同乐”,欣然前往。谁知这一去,就跟着牛郎一起上了天了。
《亮剑》剧照
这是郭绍绪设计的一场鸿门宴。此次设宴杀敌,歼灭了驻守河南伊川县的8名日军军官。为了智歼鬼子,郭绍绪可没少下功夫,他用了半年的时间,才设了这么一个局,共歼灭鬼子头目8名,打死打伤小鬼子100多人。在抗日战场上,谱写出光辉的一曲,被广大军民所称颂。
郭绍绪和王凌云是老乡,是一起拉杆子的(土匪),受了招安,加入了国军,经多年战场历练,王凌云拜陈诚提拔,当上了第2军军长,郭绍绪是王凌云的副官。
1944年春,蒋介石重新组建远征军,由第20和第11集团军组成,王凌云隶属第11集团军,开赴滇西战场。就在这时,王军长接到老母亲的电报,要求他回老家,把老婆孩子和老娘都接出来。王军长是个孝子,虽常年在外拼杀,但钱都寄到了家里。此时他正在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无法分身,于是派郭绍绪为首,带了军需处的一名科长、一名副官,三个人从四川匆匆赶回王军长老家——河南伊阳县蠎庄。
郭绍绪是河南伊川县人,接到这个命令很是高兴,可以借机回自己老家看看,一举两得。踏上豫西地界,立即被眼前凄凉的景象惊呆了。熙熙攘攘的街道空无一人,乡村一派凄凉,人烟稀少。气得他大骂鬼子“天杀的作孽!”
到了蠎庄后,见到王军长的母亲,王母哭天抹泪地和他们诉说鬼子的恶行。张家房子被烧,李家小姑被害,钱家老爹被杀,赵家牛羊被抢......全是“血泪史”。郭绍绪听了,脸都青了,火冒三丈。最后,王母说:“孩子,家里来了祸害,迟早要遭殃,俺求你好好教训这帮王八羔子,中不中?”
郭绍绪本就对鬼子恨之入骨,“军长的娘”这么一求,他呼地站起来,豪气万丈地说:“中,我们一定为民除害!”
“好,有种”,王老太太赞许地点点头,“当年慈禧说我们豫西除了六牲都是匪,这次你就给鬼子匪一个瞧瞧”。
“中!”
剧照
郭绍绪答应了王母为民除害,心想,小打小闹没意思,要搞就来个大的,让鬼子知道豫西人不好惹。但他们只有三个人,势单力孤,绝不是鬼子对手。于是他盘算着如何找帮手。
豫西本来就民风彪悍,土匪成堆,血性汉子不少。
听说郭绍绪要杀鬼子,蔡甸乡冷铺村的马三俊和杜康扒村的袁好文首先找上门,郭绍绪把杀鬼子的打算一说,这二位都举双手赞成:“中,为民除害”,马三俊问:“怎么动手?”
郭绍绪是经过大阵仗的,说:“要和鬼子搞,不能莽来!弄不好反被鬼伤,那就坏了大事,要搞就得智取”。
“咋智取法儿?”马三俊又问。
郭绍绪道:“鬼子不是讲‘以华治华’吗,我们先成立个‘人民自卫团’,假装归顺鬼子,然后找机会干掉他们的头子!”
马、袁一听,拍手称快“擒贼擒王,中!”
计谋商定后,郭绍绪派他们继续招兵买马,自己则赶回老家伊川县黄兑村,发动骨干入伙。
“王军长派人回老家拉队伍了”,这个消息在伊阳、伊川一带悄悄传开了。那些恨鬼子的、想靠着王军长升官发财的、走投无路的纷纷加入,还有地主出钱出枪,很快,一支600多人的队伍组建成功了。
郭绍绪自认团长,马三俊、杜明斋为副团长,袁好文任军需处长。
郭绍绪找到鬼子去投诚。日军110师团139联队第三大队当时驻在伊阳、伊川一带。当地民风强悍,不易屈服,鬼子多次组织汉奸组织都没有如愿。王凌云的军需副官来投诚,他们自然高兴。
郭绍绪一派奴才相,说成立“人民自卫团”,帮着“皇军”“扫荡”,鬼子第三大队大队长大内义弥少佐和其他鬼子商量后,同意了郭绍绪的建议。不久,又给发枪,又给发粮,以利郭绍绪歼灭“抗日游击队”。
郭绍绪初步取得了鬼子的信任,随即决定,在伊川县举行自卫团成立仪式,并趁机在酒宴上杀敌。为保万无一失,他又找到伊川县伪县长蔡芷生。
蔡芷生虽说当上了伪县长,但身在曹营心在汉。郭绍绪把杀敌想法和他一说,蔡芷生立马就同意了。他俩商量了一个“借宴杀鬼”的智歼计划。
谁知他们忙活一通后,自卫团成立这天,鬼子主要头目却没到场,只派了一个小兵当代表。郭绍绪见状,没有下手。
鬼子为了考验郭绍绪,命令他去山里剿灭游击队。游击队本就是郭绍绪的部下,他去剿灭游击队,只是给鬼子演戏,借机又骗了鬼子不少枪支弹药。一番表演过后,回来报告鬼子,说游击队被他消灭了,为了庆祝“剿匪”成功,设宴请鬼子。这次,日军只派了一个中队长和一个曹长赴宴。郭绍绪还是嫌鬼子官小,没有动手。
三个月之后,机会终于来了。那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七夕节。
网络图片
郭绍绪对大内义弥说:“七夕节是中国的大节日,相当于西方的情人节。我在家设宴,欢迎太君赏光。”大内少佐信以为真,结果,大小头目全都答应赏脸出席,“与民同乐”。
这天中午,7名鬼子头目来赴宴了。他们是日军第11中队长榊亲志中尉、机枪中队长甲斐治郎中尉、大队副官村赖信三少尉、军医和久嘉夫少尉、主计(后勤主管)宇高兴三郎少尉、情报官今宪泽一曹长,还有翻译官金泽。唯独没有大队长大内义弥。
郭绍绪问道:“大队长怎么没有来?”,“郭桑,你滴需要亲自去请”榊亲志中尉回答道。
“鳖孙鬼子,架子还不小”,郭绍绪心里想着,嘴上却说:“我马上去请太君,各位先在院内喝茶,大太君来了,马上开席”。
于是,郭绍绪派人和翻译官金泽去请大内少佐。等到大内义弥腆着将军肚兴高采烈地来到自卫团团部,见一颗大树下,一张大圆桌,围着7个鬼子和一帮自卫团的头目正在喝茶。他抬手指了指翻译官金泽,把金泽叫到自己跟前,小声和他嘀咕了几句。金泽立刻逐一到各间屋子查看,检查完了,又在院子里犄角旮旯查看,边厕所都没放过,查了一遍,没有发现可疑情况。
他把检查结果汇报给了大内义弥,大内点了点头,看来很满意郭绍绪的安排。
郭绍绪不是要在宴席上杀鬼子么?怎么没有埋伏人手呢?
网络图片
原来,郭绍绪知道鬼子狡猾,为防止消息泄露,这次“设宴杀敌”的计划只有他和两个副队长马三俊和杜明斋知道。
郭绍绪让鬼子们屋里请。大鬼子说:“树下凉快大大滴,就在院子里开席吧”。鬼子要是不进屋,郭绍绪歼敌的计划就困难了。郭绍绪马上说道:“我们本地的待客之道是客人必须到屋中上座,哪有客人不进屋的道理,那是不尊重皇军大人的意思”。这么一解释,大内义弥也不好拒绝,8个鬼子就都进了屋,分主次落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小鬼子们喝高兴了,把随身的军刀解了,衣服也敞开了。大内义弥发现郭绍绪总是离席出去,就问他为什么总到外面去。郭绍绪咳嗽两声回道:“这两天着凉了,常常咳嗽吐痰,吐在屋里是对皇军的不敬”。接着他又说:“我为皇军准备了一道大菜,爆炒王八,我要亲自掌勺,各位太君稍等,马上就好”。说着又出去了。
其实,他是出去安排杀人计划去了。出来后,他对副团长吩咐道:“这次再进去,上菜的、倒茶的、敬酒的身上都带好枪,听我命令,一起开枪,一个活口都不留”。副队长马三俊说道:“中,都安排好了,寨子外围也安排了20名短枪手,这帮龟孙子一个也跑不了”。
很快,郭绍绪端着“爆炒王八”,进屋了,敬酒的,递毛巾的,唏哩呼噜进来好几位。还没等鬼子说话,郭绍绪把“热王八”摔在大内义弥的脑袋上,紧接着,这些人纷纷掏出手枪,“乒乒乓乓”地开火了。
立刻有5个鬼子倒在血泊之中,当场毙命。翻译官金泽和宇高兴三郎、金泽宪一坐在门口附近。见势不妙,夺门而逃。郭绍绪等人立刻追了出来,外面墙上、屋顶上的短枪手早已等候多时了,见鬼子跑出来,立即开火,当即把三人击毙。
寨外碉堡的鬼子听到枪声,纷纷跑出碉堡询问情况,还没弄清咋回事,郭绍绪已经带着自卫团冲了过来,几声枪响过后,有四个鬼子已被射杀。鬼子慌做一团,躲在碉堡里不敢露头了。郭绍绪他们立刻撤退。
当天晚上,他们已经到了蠎庄,补充弹药之后,带着王凌云的母亲和家眷,连夜潜入了茫茫的伏牛山。
次日拂晓,鬼子组织三个中队的人马进行围剿。郭绍绪他们借助有利的地形,与鬼子一场激战,打死日军30多名,打伤60余人。气急败坏的鬼子跑到郭绍绪的老家黄兑村,放火烧村。又到王凌云的老家蠎庄,实行三光政策。其实,村民们早就安全转移了,鬼子气不过,在王军长家的废墟上,立了一块牌子,上写“这就是抗日将军的下场”。
网络图片
事后,鬼子还悬赏两万大洋,捉拿王凌云的母亲。可这个时候,郭绍绪已经带着王老太太和自卫团找军长去了,谁又能得到这两万大洋呢?
第2军几个搞后勤的演出的这场“设宴杀敌”的大戏,可谓智勇双全,震动了豫西,极大的鼓舞了抗日军民的信心。
1945年1月27日,郭绍绪等人押送后勤物资赶到前线,见到了军长王凌云,把回乡的经过和军长做了汇报。王凌云听了鬼子在自己家立牌子的事,说:“说我抗日将军好啊!鬼子不是都让我们打跑了吗。我们中国人不抗日,做什么!”然后又对着郭绍绪和自卫团的人说:“你们全部编入第2军抗日”。
郭绍绪投敌当汉奸的事,受到当地百姓的唾骂,直到此次智杀鬼子军官之后,老百姓才明白,原来他是假意投敌,后来还被称为“最有骨气的汉奸!”
郭绍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