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凉经济”火热 游客直呼“来了就不想走”

多彩贵州网讯夏日的娄山关,绿意盎然,凉风习习。娄山关下的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距离重庆市区206公里,高铁直达仅2个小时车程,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浓度高达2万个以上,夏日平均气温24摄氏度,成为游客纳凉避暑的不二选择。

走进板桥镇娄山关社区红色小镇内,蜿蜒村道旁,渝A、川G、湘A……各地车牌密密排开。树荫下,游客们摇着蒲扇下棋、打麻将,悠闲地享受着夏日时光,笑语伴着蝉鸣,暑气仿佛被山风滤净。

长沙游客张一民已是第六个年头在此避暑。“长沙的夏天热得很,朋友一提娄山关和这里的红色文化,我就来了,一来就再没断过。”他坐在吴娄客栈的院坝里,面前清可见底的小河潺潺流过,对岸青山如黛。

“今年六月就来啦,要住到中秋才回!”吸引张一民的不仅是清凉,更有那份如归的暖意,“老板实诚,镇政府也常请我们提建议,最惊喜的是今年镇政府还成立了‘心栖娄山候鸟党支部’,走南闯北头一回见,旅游时当地政府把我们这些‘候鸟’真正当成了自家人!”

说话间已临近饭点,空气里弥漫着诱人的菜香,直往人鼻子里钻。客栈老板吴正江正和几位老客在院坝里闲话家常。

厨房内,锅铲翻飞,黄瓜炒肉片、水煮豇豆、胡萝卜炒肉……一盘盘农家菜带着锅气被端上桌。

“开饭咯!”一声招呼,天南地北的游客围坐一起,家常滋味在舌尖绽放,大家边吃边聊,气氛温馨而融洽。

57岁的吴正江看着客人吃得香,眼角眉梢都是笑:“店里多半是长沙、重庆的老顾客,每年3月份就订房,行李都直接存在这儿,当自己家呢!”

饭桌上,吴正江讲起一位重庆客人的趣事——痴迷贵州好水,年年返程都要用装矿泉水的大桶扛走五六桶。

为让游客来了能住、住了能玩、玩了还想再来,7月至9月,板桥镇举行首届纳凉季、篮球赛及篝火狂欢等20余场活动,让游客在24℃的清凉里解锁多元体验。

当夜幕温柔地拥抱群山,隔壁板桥村的灯火次第亮起,一场联谊晚会正在益然客栈热闹开场。

据了解,这场联谊晚会由板桥村党总支部、村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心栖娄山候鸟党支部联合主办,旨在丰富“候鸟”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邻里间的交流与友谊。

晚会尚未开始,四川广元的游客银华已忙碌起来。身为“心栖娄山候鸟党支部”的一员,她利落地布置舞台、摆放瓜果。院坝里早早坐满了人,晚来的干脆端着板凳或倚在二楼走廊边翘首以盼。

璀璨灯光下,村民与游客轮番登台。歌声飞扬,舞步欢快,笑声掌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潮汐。72岁的银华难掩激动:“退休后总觉得少了归属,可一来这里,镇政府就成立了党支部,真像找到了家!”

和银华一起住在益然客栈的游客曾素清来自成都,她们一行20余人虽然是第一次来这里避暑,但已经很融洽地融入益然客栈这个大家庭,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二姐”。

“今年五月和朋友一起来看樱花的时候就迷上了这里,刷到益然客栈的视频更是一见倾心!现在只觉得‘来了就不想走’,巴适得很!待会儿我还要上台跳舞去呢!”曾素清笑着说。

作为益然客栈的掌舵人,40岁的罗成凤见证了天南海北游客之间以及游客与当地村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客带客,六年了都是熟面孔。今年还多了河南、武汉的朋友。只要客人提要求,我们都会全力满足——让他们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便是我们的宗旨。”

今年,当别处的避暑地仅提供一片阴凉,板桥镇却以红色热土为基,用“心栖娄山”的真诚拥抱,为远道而来的“候鸟”筑起一座有归属感的家园。

“随着年均超120万人次避暑游客涌入,其中党员数量可观。成立‘心栖娄山候鸟党支部’,就是要确保党员‘离乡不离党’,让组织的关怀跟随他们的脚步,为避暑游客提供周到温馨的服务,共同营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良好氛围。”板桥镇党委副书记杨松表示。

从单一的红色文化瞻仰到四季旅游康养,从匆匆过客到常住“家人”,板桥镇的避暑经济正经历着质的飞跃。这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红色沃土,正通过一桌桌饱含烟火气的农家宴席、一场场联结人心的文娱活动、一次次细致入微的贴心服务,将无形的“红色基因”与清凉生态转化为实实在在、蓬勃发展的“热经济”。(毛艺 陆云峰)

一审:王信

二审:姚腾 余从源

三审:唐全寿

上一篇: 第二届大别山少儿古诗词大赛暨第三届图书馆奇妙夜活动成功举办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