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乃彰 崔萌华 通讯员 戚丽丽
暑假期间,环翠楼街道各社区精心策划系列文化活动,以“儿童友好”为底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让辖区青少年在一针一线、一笔一墨、一印一画间触摸历史温度,感受文化魅力,在欢声笑语中播撒文明种子。
指尖缝缀古今,唐装里的文化自信
东北村社区活动室里,一场“指尖华彩·古韵新生”唐装DIY活动热闹开场。专业老师先以生动故事讲解唐装的盘扣寓意、斜襟由来,从服饰细节延伸至盛唐气象,孩子们听得入神。随后,小“裁缝”们围坐桌前,选布、裁剪、穿针、缝合,手指虽略显笨拙,却格外认真。“原来衣服上的每一道线都有讲究!”一位小朋友举着自己缝制的小唐装骄傲地说。家长江女士感慨:“这样的活动比让孩子在家玩电子产品有意义多了,不仅学会了手工,更懂了文化里的智慧。”
东北村社区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文化传承,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富强、文明”的内涵,在协作互助中体会“和谐、友善”的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沃土。
笔墨晕染童心,书画中的修身之道
西门外社区“墨香童行”暑期艺术训练营里,墨香与童趣交织。面对零基础的孩子们,徐老师用“蚕头雁尾”的比喻讲解隶书横画,用“小喇叭开花”形容牵牛花的笔法,让枯燥的技法变得生动有趣。书法课上,孩子们屏气凝神,模仿着“藏锋起笔、回锋收笔”,在宣纸留下稚嫩却工整的字迹;国画课上,他们调墨、运笔,笔下的梅兰竹菊虽简单,却透着认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孩子们边画边念诗,墨香中浸润着文化韵味。
社区通过“笔墨修身、国画养性”的模式,让青少年在练习书画中培养专注力与耐心,在理解“梅兰竹菊”君子品格中感悟“敬业、诚信”的真谛,让传统艺术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活字印刷文明,指尖上的历史对话
西南村社区的“小小印刷匠”们正专注地进行着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接力。活动现场,老师先讲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历程,从毕昇的胶泥活字到王祯的木活字,孩子们惊叹于古人的智慧。随后,孩子们亲手挑选字模、排版、涂墨、铺纸、按压,当揭开宣纸看到自己印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字样时,脸上洋溢着自豪。
“原来我们现在轻松读到的书,古人要经过这么多步骤才能完成!”一位小朋友恍然大悟。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理解四大发明的伟大意义,在感受“传承”力量的同时,将“爱国、进步”的种子悄悄埋入心底。接下来,西南村社区将持续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平台,让更多孩子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增强文化认同。
皮影演绎经典,光影里的邻里温情
在大桥社区尚城国际小区的广场上,一场胶东皮影戏展演拉开了童趣汇系列活动的序幕。幕布后,艺人们巧手操控皮影,伴随着悠扬唱腔,《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经典故事在光影中上演。孩子们瞪大眼睛,时而为剧情紧张屏息,时而为精彩片段欢呼,小手忍不住跟着模仿皮影动作。“皮影戏太神奇了!”孩子们围着艺人追问幕后奥秘,在互动中理解故事里的“孝亲、爱国”内涵。
除了皮影戏,跳蚤市场里孩子们互换玩具书籍,欢乐套圈中收获欢笑,青岛银行的抽奖环节更添暖意。活动以童趣为纽带,让邻里关系在互动中升温,践行着“和谐、友善”的社区治理理念。接下来,大桥社区将继续以“活动育邻、文化润心”为路径,让文化传承从体验走向融入。
从唐装DIY到书画创作,从活字印刷到皮影展演,环翠楼街道各社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桥,将儿童友好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让青少年在暑期活动中既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更培养了文化自信与文明素养。这些生动的实践,不仅为孩子们的暑假添彩,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文化、践行美德的种子,为文化社区的建设注入了蓬勃的少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