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去世后,她打4份工抚养3个娃,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大皖新闻讯 5年前,30岁的王双双强忍悲痛帮去世的丈夫完成捐献器官的愿望,为5位患者带来光明和重生(2020年6月2日大皖新闻进行了报道)。如今,她生活如何?“在吃、穿、用上,别人孩子有的,我家的孩子也都要有。”王双双告诉大新闻记者,虽然打了4份工,不过都能统筹过来,让她更高兴的事,小孩都懂事,一楼墙上贴了40张孩子们的奖状,当地镇村也给予一些帮助,相信家一定会越来越好。

60岁老人理发只收3元

记者近日来到阜阳市颍东区正午镇,王双双的家位于村口,二层楼房,独立小院,院门前笔直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见到王双双时,她正在屋里给一位阿姨理发。记者看到室内理发用具一应俱全,理发室外的墙上还挂着写有“银发沙龙”字样的匾牌。她告诉记者,这是村里的定点理发室,只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来理发,只收3块钱。王双双边说给老人理发,脸上一直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送走理发的老人,王双双向记者介绍起自己这些年的变化。她说,张良才去世的时候,她们的大女儿10岁,二女儿7岁,最小的儿子只有1岁多点。“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是最煎熬的,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就会胡思乱想。当时,内心也非常清楚,我是这个家唯一的顶梁柱。如果我倒下了,我的婆婆也难支撑下去。”于是,在她大睡了一天后,决定振作起来,承担起抚养3个孩子的重任。

4份工可以统筹安排掉

为了让自己每天忙碌,没有闲暇时间乱想,王双双和婆婆商量后,重新把以前丢下的手艺拾了起来。“我老公活着的时候,我们俩经常外出做司仪主持,在当地也算有点名气,我又重新做起了司仪主持。另外,我以前会理发,便把院门旁的这间屋子收拾了一下,搞了一间理发室。”

“我现在一个人做了4份工作,理发只是我日常工作中的一项。”王双双说,除了理发,她还在家接服装订单,当司仪主持,并在村里做一份保洁工作的公益岗。不过,这些工作可以统筹安排掉。

“在孩子上学时,我每天7点之前做好饭,饭后再把3个孩子分别送到学校和幼儿园。”王双双说,安顿好孩子们后,有来理发的村民,就接着理发,如果没有,她就在屋里做服装加工。到了下午,就去村里公益岗参加劳动。

打工收入可以供家里开支

记者随着王双双来到一楼,只见沙发上和里屋的床上,堆放着捆扎好的服装半成品。王双双说,这些都是她新接的订单,有1000多件。要是白天忙,就在晚上去做,基本上三五天就可以做完。“晚上都是忙完家务后开始做,做完休息。”

王双双告诉记者,这类服装订单加工费用是一件四毛钱,在订单充足的情况下,一天可以收入80-90块钱。加上理发、司仪主持和公益岗的收入,基本上可以裹住家里的开支。

王双双说,自己和婆婆像亲母女俩一样,相互依靠,相互支撑着。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婆婆每天骑电动车近半个小时到一家医院做保洁。“中午下班后,她还到医院的食堂做了一份兼职。”

家一定会越来越好

王双双说,自己所有的付出就是想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在吃、穿、用上,别人家孩子有的,我家的孩子也都要有。我不想让她们幼小的心里有自卑感。”

让王双双引以为豪的是,在一楼的墙壁上,张贴着40张奖状。“这些都是大女儿和二女儿的。她们俩年龄大点,稍微懂事了一些,学习也比较努力,放学后还会主动帮我做点家务。”王双双告诉记者,她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只要孩子们好好学习,再苦再难,她都会全力支持。“孩子努力,婆婆努力,我没有理由不努力,我相信,在一家人共同的努力下,这个家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大皖新闻记者 王振宇 通讯员 韩振 摄影报道

编辑 崔恒

上一篇: 山东淄博:40名少年共赴《柳林风声》书香之约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