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随着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外卖员群体不断壮大,电动车租赁成为众多求职应聘外卖员的重要一环。8月7日,记者从安徽省消保委了解到,近期关于外卖租车的投诉举报陡然上升,引发对应聘外卖员风险的关注。
“外卖租车”,小心有“诈”
想加入外卖大军,却苦于没有电动车?不少平台或第三方公司推出“以租代购”“先租后送”等模式。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以招聘为名,利用求职者急需车辆的心理,设置租车合同“陷阱”,让求职者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背上沉重负担。省消保委提醒,请务必警惕这些套路。
如平台或第三方公司承诺远超市场平均水平、无需经验技能即可轻松获得的高额收入,以及“躺着赚钱”“日结千元”等夸张宣传用语,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警惕流程模糊,信息不清
省消保委提醒,大家在求职时如果遇到公司名称模糊不清、查无实据(利用知名企业简称混淆视听),以及招聘信息语焉不详,岗位职责、要求、工作地点等关键信息缺失或矛盾。拒绝提供公司官网、固定电话、详细办公地址(或地址明显虚假)等,要加强警惕。
此外,如任何形式的“入职前收费”都需警惕,包括服装费、体检费(指定高价机构)、培训费(尤其承诺培训后高薪返还的“培训贷”)、押金/保证金、工本费、建档费、保密费、“疏通关系”费等,以及用“刷单”“点赞”“试做任务”等名义,要求你先垫付资金或提供个人支付账户信息(实为诈骗或洗钱)。
警惕沟通诡异,渠道异常
另一方面,省消保委提醒,大家在求职时要警惕仅通过即时通讯工具(QQ、微信、小众聊天软件)沟通,拒绝电话或视频面试。面试过程草率,或仅文字交流,甚至不面试直接“录用”。要求提供大量与求职无关的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正反面照片、银行卡号及密码、家人信息、详细住址等)等。
同时,不签书面劳动合同或电子合同(或要求先“工作”后签),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特别是薪资构成、工作时间、福利待遇、解约条件等关键项。警惕“阴阳合同”。
求职必做的“安全验证”
大家在求职时要注意官方平台核验。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企查查等核实公司注册信息、经营状态、风险记录(行政处罚、严重违法、失信被执行人等)。同时,查找企业官网,核对招聘信息、联系方式是否一致。注意识别山寨网站(域名相近、页面粗糙)。在招聘平台(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查看该公司评价、职位举报记录。
此外,建议大家首选正规平台。优先使用知名、信誉良好的大型招聘网站和企业的官方招聘渠道,即使是正规求职招聘平台上的企业,也要认真核查招聘企业信息,不能随意信任。对社交媒体群组、论坛、分类信息网站(如某些板块)发布的招聘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务必多方核实。
面试时或沟通中,主动询问公司全称、具体地址、部门架构、直属上级、岗位具体职责与考核标准、薪资构成与发放方式、五险一金缴纳情况等。对任何含糊其辞、回避问题的回答保持警惕。简历中避免提供身份证号、家庭详细住址、父母姓名电话等过度敏感信息,待正式签约时按需提供。
如确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复印件/扫描件,务必在显著位置添加清晰水印,注明“仅供XXX公司求职使用”及日期,防止被盗用。绝对不向任何招聘方透露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不轻易扫描不明二维码或点击可疑链接。
遭遇可疑情况怎么办?
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求职者,在求职时遇到可疑情况时要停止一切资金操作、信息提供、任务执行。保存所有聊天记录、招聘信息截图、转账记录(如有)、对方联系方式等。
向学校老师、就业指导中心、有经验的亲友咨询。利用网络搜索该公司/职位名称 “诈骗”、“骗局”等关键词。向发布该招聘信息的平台,或向有关部门投诉。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编辑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