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7日讯近日,临沂大学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承办的“第三届肠道微生态诊疗技术及临床转化研讨会”召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钱韦,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池福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刘双江,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学校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文学军,学校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卫康生物集团董事长王宗继等专家学者出席。

池福安致辞指出,学校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联合卫康生物集团成立再生医学产业研究院,聚焦干细胞技术与肠道微生态研究,致力于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应用”全链条。本届研讨会聚焦肠道微生态诊疗技术及临床转化等前沿方向,旨在通过跨学科协作,推动微生态诊疗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慢性病管理提供颠覆性解决方案。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能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进一步深化实质性的合作。
临沂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徐向明从临床视角出发,深刻阐释肠道微生态的医学价值。他指出,医学界需以微生物为“钥匙”,重新定义现代医学的治疗哲学,希望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将论文写在病房里,将成果注入患者生命中。
在学术报告环节,钱韦,王宗继,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柏山,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中心主任江学良,济宁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司传平教授依次作题为《细菌感知赖氨酸控制过度捕食》《打响一场人民健康保卫战》《肠道菌群体外培养及其应用》《菌群移植及菌群胶囊研究进展》《菌群移植技术(FMT)及临床应用案例分享》的报告。在专家访谈环节,专家们以“技术突破、临床刚需、产业生态”为脉络,围绕肠道微生态诊疗技术展开深度对话,探讨肠道微生态产业。
研讨会前,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山东大学、临沂大学、卫康生物集团联合申报的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人工合成肠道微生物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开题报告会举行。项目聚焦肠道微生物组人工合成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应用,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硬核创新矩阵,擎动人工合成微生物组技术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项目的启动,象征着中国肠道微生态产业从“自然菌时代”向“人工合成时代”的跨越式飞跃。
来自全国各地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科研专家、临床专家及产业先锋,学校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化学化工学院教师代表参加活动。(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