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中医医院:从"开膛破肚"到"管到病除",微创时代的红利!

鲁网8月7日讯在胃肠外科领域,一项名为“肠梗阻导管”的创新技术正悄然改变着患者的治疗策略。这种直径不足1厘米的柔性导管,通过精准介入治疗,让众多肠梗阻患者免受“开刀”之苦。近日,小编走进日照市中医医院胃肠外科,揭秘这项被医生称为“肠道清道夫”的医疗黑科技。

微创介入:3米导管破解肠道“堵车”

在C臂造影引导下,一根长达3米的硅胶导管正沿着患者鼻腔缓缓深入。胃肠外科冯伟主治医师介绍:“这根导管前端装有可膨胀气囊,能随肠道蠕动自主抵达梗阻部位,24小时持续引流积气积液,相当于给堵塞的肠道装上‘排气阀’。”

不同于传统手术需要切开腹腔,这项非血管介入技术通过自然腔道完成操作。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振波展示的CT影像显示,导管精准定位在回肠末端狭窄处,引流出墨绿色肠液后,患者原本膨胀如鼓的腹部明显回缩。

72岁的刘大娘是这项技术的受益者。因术后肠粘连,她每年都要经历至少两次肠梗阻发作。这次置管后,导管持续引流出1200ml肠内容物,次日即恢复排气排便。

四重功效:从急救到肿瘤支持的“全能选手”

这项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多功能设计:

速效减压器:持续负压吸引使肠腔压力骤降,72小时内缓解90%患者的腹痛症状。

精准探测器:导管前端配备金属标记,CT下可清晰显示梗阻位置。

术前优化器:为高风险患者争取手术窗口期,降低术后并发症。

肿瘤辅助器:晚期患者可通过导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从“开膛破肚”到“管到病除”,肠梗阻导管的临床应用标志着消化道疾病治疗进入精准微创时代。随着3D打印导管、智能压力监测等技术的融合,为更多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带来福音。(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张山

上一篇: 爱尔眼科陈鹏:追光30余载,用匠心铸就精彩视界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