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别暂停一种打卡,又来另一种打卡

云南玉溪元江县的学生家长,每天要在手机上打卡两次。有的要求阅读“防溺水文字提示内容”,有的要求观看防溺水视频,如果没有按时打卡,老师会在班级群中点名,甚至会接到催促电话。

当地教育部门给出的理由,看起来很充分:暑期是少年儿童溺水和交通事故高发期,打卡的初衷是提醒注意安全。初衷是很正当,但方法很形式主义。家长机械地频繁打卡,反复观看相同的内容,早就反感透了。打卡的时候,即使不悄悄骂一句,心思也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哪里有什么走心的打卡?

讽刺的是,这个事情被曝光后,当地也进行了整改,但玩的是“打卡变形记”。部分学校确实及时暂停了防溺水早晚打卡,但改为每天晚上在班级群汇报孩子是否平安。这就很可笑了,刚刚暂停“防溺水打卡”,却来“报平安打卡”。看来,当地“打卡依赖症”病得不轻。

教育部7月10日发布的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就明确要求避免出现频繁打卡等形式主义的做法。安全教育不是用打卡次数来证明工作是否做到位,而是要让安全意识真正入脑入心。正确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得先彻底改变形式主义作风,否则,弄得教师和家长都很累,但效果却很差。请记住,孩子们的安全,打卡的形式主义是靠不住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伍少安

编辑 金 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

上一篇: 主播挑战茅台小百科!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Tatiana Encounters Moutai Knowledge Challenge How Many of These Fun Facts Do Yo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