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消”到“长红” 微短剧路在何方?丨委员会客厅

大河网讯 “以前熬夜看小说,现在熬夜看短剧。”微短剧以其短小、精练、节奏明快、易于消费的特点,近年来迎来爆发式增长,掀起影视热潮。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9.7%。无论用户规模、市场规模和产业效益,微短剧都不再是简单新兴的娱乐产品。但行业在快速扩张中暴露出内容同质化、价值观偏差等问题。近日,河南省政协委员潘伟斌做客委员会客厅,围绕微短剧行业的现状与挑战分享治理建议与发展路径,探讨如何推动这一新兴业态实现高质量发展。

潘伟斌认为,有些短视频为了凸显“爽感”刺激,立意不高,内容低俗,只图逗人哈哈一笑,没有包含更多的社会哲理。部分微短剧为了吸引眼球,刻意制造和放大矛盾,传播违反公序良俗的言论,甚至给未成年人的三观塑造带来不良影响。

潘伟斌坦言,微短剧的影响并不“微”,甚至很大,对广大网民尤其是未成年人、老年人的影响不容小觑,不能任其野蛮生长,亟待予以规范管理。

“微短剧既要‘量增’,更要‘质优’,我不反对发展短视频,建议有关部门应该严把质量关,提高短视频内容导向、质量品质,跟上时代潮流发展步伐,引导这一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使其成为真正繁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兴行业。”潘伟斌说,精品化不仅要对内容有更多的探索,还要尽快加强创作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创作出更多的好产品。有关部门还要加强审核和监管,避免出现内容庸俗,不良诱导的短视频,同时,对立意好的微短剧要加大激励奖励措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对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产生着深远影响,河南又是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微短剧不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寻找灵感与故事。”潘伟斌说,近年来的一系列现象级作品,反复证明了这一点,不论是出圈游戏《黑神话:悟空》,还是挺进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的《哪吒2》,它们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打破纪录,更在于“用心做事、追求品质”的价值和意义。(祝传鹏 李彤 刘远 魏蔚)

编辑:何心悦审核 :姜秋霞

上一篇: 孙楠瘦得不敢认了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