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祖国不会忘记我!”

鲁网8月4日讯时光的指针在岁月表盘上悄然转动,数十载风雨兼程,那些曾为家国燃尽青春的身影,虽已被霜雪染白了鬓发,却始终在历史的长卷里熠熠生辉。

“祖国不会忘记我!”

7月29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范家园村范子伦老教师家中,这位百岁老人紧紧攥着前来探望的县老干部局工作人员的手掌,激动地说道。

这份滚烫的情感,正是此次走访的意义所在。两位离退休老教师接受了来自县老干部局的探望,祖国不会忘记每一个为她奋斗过的人,正如他们从未停止过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守望。

在范家园村范子伦老教师家中,100岁的范子伦老人精神头格外足,拉着大家的手热情招呼落座。老人笑着打开一个略显陈旧的木盒,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沓老照片,一张张在桌上铺开。范子伦老人曾参加解放战争,黑白影像里,年轻的范子伦身着军装,眼神坚毅,与几位战友并肩而立,老人指着照片,逐一向大家讲述背后的故事。

图为青年时期的范子伦

图为青年范子伦(左一)与战友合影

图为青年时期的范子伦与亲友合影

图为范子伦的教师荣誉证书

说着,范子伦老人从盒子里捧出一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章,他用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擦拭着章面,目光里满是珍视,随后郑重地将其挂在脖子上。

“当年上战场,就是盼着国家能强大、人民能过上好日子。战争胜利后投身教育事业,也是想着为国家教书育人。现在亲眼看着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值了!更别说这次你们特地来看看俺们,这份惦记暖到了心坎里,国家从来没忘记俺们这些老兵,这份情分,比啥都重!”

第二位老教师是卢家寨村的董永孝,尽管年事已高,双腿不方便行走,但每当有人提起他当教师的岁月,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总会瞬间亮起光来,枯瘦的手也会不自觉地在膝盖上摩挲,仿佛又握住了那支陪伴他大半辈子的粉笔。

“51年那阵儿,村里连间像样的教室都没有。”董永孝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却透着一股清亮的劲儿,“冬天冷得刺骨,我就提前半个钟头到,生起一盆炭火,夏天热得像蒸笼,就挪到外边老槐树下,树影当黑板,土块当粉笔。”从青丝到白发,村里的路修了又修,教室从土坯房到后来的砖瓦房,可董永孝始终没离开过那方讲台。

如今近百岁高龄的他,床头总放着一本翻得卷了边的《新华字典》,偶尔还会指着上面的字,给来看他的晚辈念叨几句:“字要一笔一划写,人要一撇一捺活,教书和做人,都是一个理儿。平日里逢年过节各级领导也总想着来看看我们这些教书匠,这份心意多实在,国家没忘了咱,咱更得把这‘一笔一划’的本分守好,才对得起这份惦记啊!”

两位老教师虽已至耄耋之年,但谈及当年,依旧精神矍铄、眼神明亮。他们缓缓翻开记忆的画卷,每一段故事都饱含着老一辈人的忠诚与担当。一字一句间,是烽火岁月里的热血沸腾,是攻坚克难时的不屈不挠,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赤诚。(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单虎

上一篇: “低人一等座”?尊严不该被任何托词架空-中国吉林网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