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帮扶十余载,潍坊高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少年圆梦哈工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钟玉 通讯员 张晓彤 殷永强

2025年7月28日,高密市密水街道的一间屋子里,17岁的王孟卿小心翼翼地铺开一叠证书,向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一一介绍:“这是我的哈工大录取通知书,这是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三等奖证书,这两个是‘叶圣陶杯’作文大赛的获奖证书,还有这些是在学校得的奖……”这些承载着汗水与梦想的纸张,在这个少年手中显得格外厚重。

2008年,王孟卿出生于高密市密水街道城西一个特殊的家庭——父母为视力一、二级残疾人,生活的重担从一开始就压在这个家庭肩头。2013年,考虑到这个家庭的实际困难,高密市民政局及密水街道民政办为当时年仅5岁的王孟卿办理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待遇;妹妹出生后,民政部门又第一时间将妹妹纳入保障范围。这份“及时雨”般的帮扶,让这个拮据的家庭得以喘息。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是民政部门的保障让我们能安心长大。”王孟卿回忆道。而父母身上的坚韧更给了他深刻的影响:尽管双目失明,父母却始终乐观努力,后来开起了盲人按摩店,日子逐渐有了起色。“他们总说,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国家和社会。”父母的教导如种子播撒在他心间,让“为何而学”的答案愈发清晰——投身科研,报效祖国。

带着这份信念,王孟卿在求学路上步履坚定。高中三年,他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还主动挑战学科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斩获三等奖,“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两度获奖。最终,他以615分的优异成绩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工科试验班(卓越优才计划)录取,离“为祖国科研奉献力量”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王孟卿的故事并非个例。在高密市,孤困儿童群体正用奋斗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答卷:2025年,高密市有1名孤困儿童考上硕士研究生,7人考入本科、4人考入大专、1人考入中专,另有14人正等待录取结果。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民政部门多年来的持续守护。

近年来,高密市民政局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儿童福利工作:每年开展两次全市儿童福利业务培训,组织专家为周边县市3000余名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赋能,提升服务专业性;深入农村、田地、大集开展政策宣传,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让孤困儿童保障政策家喻户晓;通过“点亮六一·共护未来”等活动,利用办事大厅屏幕、街边宣传栏等载体,让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从民政部门的政策护航,到家庭传递的坚韧力量,再到自身的不懈奋斗,王孟卿的成长轨迹里,藏着“困境中绽放”的密码。正如他所说:“考入哈工大,只是起点。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温暖与信念,在科研路上坚定前行,不辜负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更不辜负这个给我机会的时代。”

上一篇: 传承红色记忆,玩转衍纸艺术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