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果断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突发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
防汛救灾历来是“天大的事”,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防汛关键期更是一场大战大考,必须树牢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切实打好防汛“主动仗”,坚决答好救灾“必答题”,努力交出防汛救灾合格答卷。
拧紧责任链条。越是关键期,越要绷紧责任弦。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唯有压紧压实防汛救灾责任,落实落细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才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压实政治责任,压紧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责任体系,夯实属地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加强防汛抢险救灾集中统一指挥,健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合调度、预警叫应、军地协同、社会动员等机制,确保责任不留空白,防汛不留死角。狠抓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排查水库、尾矿库、山洪灾害危险区、重要引调水工程、涉山涉水旅游景区等重点部位和学校、医院、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风险隐患,落实整改和管控措施。
保持战时状态。极端天气条件下,暴雨往往来得突然、来得猛烈,且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叠加效应明显。持续的强降雨容易引发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多种地质灾害以及城市内涝。与暴雨鏖战、与灾害斗争,必须以“迅”应汛、以快制快。气象预警快一步,安全保障多一分。气象部门要多措并举开展气象服务,构建起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的立体防御体系,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物资准备是防汛抗洪的“生命线”。从沙袋、水泵、冲锋舟等常规防汛物资,到食品、饮用水、药品等救灾生活物资,都必须提前谋划、科学储备、准备到位。应急、消防、交通、公安、电力、通信等专业力量是抗洪抢险救灾的重要支撑。各个队伍要保持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确保一声令下能够拉得出、上得去,确保防汛有力、抢险有效、救灾有序。
筑牢红色堤坝。防汛救灾紧要关口,也是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时候。在防汛救灾主战场,党组织是战斗在最前沿的坚强堡垒,党员是冲锋在第一线的先锋旗帜。党员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把人员安全放在首位,不放过任何一条预警、不疏忽任何一个险情、不懈怠任何一次处置,把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共产党员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在风雨中逆行、在积水中跋涉、在堤坝上奋战、在黑夜里坚守,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洪涝灾害,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守护者”“指挥员”和“战斗员”作用,成为防汛抢险救灾的中流砥柱,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越是防汛关键期,越要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大家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怕困难、敢于胜利,就无惧洪水肆虐,更无畏风雨来袭。(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