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租房之路,不少人都曾“踩坑”:房屋隐患重重、房东巧立名目克扣押金、“二房东”卷款失联……种种乱象,让租房者苦不堪言。
近日,针对这些顽疾,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正式公布,对租赁市场各方主体“可为”与“不可为”划定了清晰界限。
《条例》甫一发布,便冲上各大平台热搜。众多租房网友纷纷留言,讲述自身遭遇,并热切期盼:“住房租赁秩序早该规范了!”“尽快落地实施!”“租房糟心事终于有望解决了!”……
网友反响如此强烈,源于日常租房中累积的诸多烦忧。2023年,江西上饶租客退房时,房东竟用探照灯“验房”索赔万元,“提灯定损”的闹剧令人瞠目;笔者朋友在贵阳也曾遭遇“二房东”收租后跑路,被原房东强制换锁、有家难归的困境。在这些纠纷中,租房客往往成为权益受损最重、处境最被动的一方。
在城市,租房群体规模庞大,租房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基础。以贵阳为例,数据显示其租房人口规模约242万。为寻得一处安身之所,租房客四处奔波,小心“避雷”,常感身心俱疲。若再陷入租房纠纷,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将荡然无存。
诚然,各地此前也在努力规范租赁市场,但因租赁双方权利义务界定不够清晰等因素,租房陷阱仍难根除。此次出台的《住房租赁条例》,正是对住房租赁法规制度的完善,它明确界定了租赁当事人的权责边界。例如:规定出租人须出示身份证明;无正当理由不得克扣押金;出租房屋必须符合建筑、消防、燃气、装修等各项安全法规与强制性标准,不得危及人身安全与健康……每一条都直击行业痛点难点,为租房客构筑起坚实的权益防护墙。
《条例》将于9月15日正式施行。我们期待,这项制度的落地生根,能真正为每一位租房客的安居梦提供坚实可靠的守护。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鲁毅
编辑 金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