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7月29日讯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的治疗方式不断改进,其中放射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在食管癌综合治疗方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日,单县中心医院放疗科成功运用容积调强技术,为一位73岁的女性食管癌患者进行了个体化放射治疗,该患者因进食梗阻感严重、返粘液20余天,导致无法进食,体重明显减轻。在肿瘤一病区科经诊断为食管恶性肿瘤后,多学科专家进行了会诊,一致建议采用放射治疗。放疗科副主任郭要国与肿瘤内科一病区段元元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心制定了个体化放射治疗方案。
在放疗科团队成员的紧密配合下,患者接受了容积调强放射治疗。这一治疗过程包括了精确的定位与模拟、制定详细的放疗计划以及精细的放疗实施等多个环节。

在定位模拟阶段,医生们通过体位固定和标记参考点,确保了治疗体位的一致性和照射的准确性。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医生们结合多种影像学数据,精确勾画了肿瘤靶区和周围危及器官,并由物理师进行了精心的计划设计,很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和覆盖率。
经过模体模拟放疗验证剂量与实际照射的符合率后,患者开始了为期6周的放射治疗。每周5次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心,确保每次照射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取得很好的效果。不仅进食变得通畅无阻,生存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一成功的治疗案例不仅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也充分展示了单县中心医院放疗科在放射治疗领域的精湛技术和优质服务。
放疗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一直致力于不断开拓进取,钻研学习更多的新技术。放疗科将继续以崭新的面貌、优质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为单县及周边地区的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放射治疗服务,为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容积调强技术简介
放疗容积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是一种先进的精准放疗技术,通过直线加速器机架连续旋转并动态调节多叶光栅(MLC)形状、剂量率和机架转速,实现对肿瘤的立体化靶向照射。其核心优势可归纳如下:
1. 高效省时,提升治疗舒适度
治疗时间显著缩短:传统调强放疗(IMRT)单次需10–15分钟,而VMAT仅需2–6分钟完成,效率提升2–8倍。临床实践显示,VMAT将鼻咽癌治疗单次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减轻患者体力消耗和体位移动风险。
流程优化:快速治疗允许每日接诊更多患者,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
2. 毫米级精准,优化肿瘤靶向
动态适形照射:机架360°旋转中实时调整射线强度和角度,使剂量分布高度贴合肿瘤三维形态,尤其适用于包绕重要器官(如脑干、脊髓)的复杂病灶。例如,下咽癌复发患者经VMAT治疗后,肿块缩小且未损伤气道。
影像引导定位:结合CT等影像技术,治疗前即时扫描校正位置,定位误差≤2mm,减少“脱靶”风险。
3. 降低副作用,保护正常组织
选择性剂量规避:通过剂量梯度设计,肿瘤边缘剂量骤降,敏感器官(如唾液腺、视神经)受照剂量减少30–50%。
毒副反应可控:精准剂量分布显著降低放射性肺炎、黏膜炎等并发症风险,提升治疗耐受性。
4. 剂量学优势,增强疗效
均匀性与适形度提升:VMAT计划可达成更优的靶区剂量覆盖,同时减少剂量热点,避免肿瘤内部剂量不均。
生物效应增强:对放疗抗拒的肿瘤(如乏氧区域),通过局部剂量提升可增强细胞杀伤效果。
5. 广泛适应症,拓展治疗边界
VMAT适用于多数实体瘤,尤其在以下场景优势突出: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可以保护唾液腺和视力功能;盆腔肿瘤(如前列腺癌、宫颈癌)可以避开直肠和膀胱;多病灶治疗。
VMAT以“精准雕刻”模式革新了放疗格局,通过效率革新、空间适形、器官保护三维优势,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核心技术。其临床价值不仅体现于提升局控率和生存质量,更为高龄、体弱等不耐受传统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安全选择。随着影像引导和呼吸门控等辅助技术的融合,VMAT的精准边界仍在持续拓展。(通讯员 刘朝晖)
责任编辑:李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