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视障少年雷子轩斩获国际声乐大奖 即将亮相“星海湾乐杯”展演

雷子轩,14岁,先天性眼底黄斑病变患者,现就读于惠州市特殊学校。她以超凡的音乐天赋和坚韧的毅力,在钢琴演奏、声乐、朗诵等领域屡获殊荣,包括国际声乐公开赛二等奖、德润英才展演冠军,并登上北京卫视《天籁新声》舞台,被誉为“用耳朵看见世界的音乐天使”。

“我试一试”:一场师生间的双向奔赴

钢琴老师谢维克至今记得初见雷子轩的场景——瘦小的女孩坐在琴凳上,手指摸索着琴键弹奏自学的曲子,笑容像“穿透乌云的阳光”。面对这位特殊学生,这位广东省十佳流行钢琴演奏家坦言:“我没有教盲童的经验,但她的热爱让我决定‘试一试’。”

这一试,揭开了奇迹的序幕。由于无法视谱,谢维克将每首曲目拆解成“声音密码”:先朗读乐谱,再分小节示范,子轩则全程录音,回家后反复聆听、触摸琴键重现旋律。为激发她的兴趣,谢维克还创新教学,将枯燥的钢琴基础与即兴伴奏结合。“她的耳朵像精密仪器,触觉记忆更是惊人。”谢维克感叹。

2025年的一场展演中,子轩自弹自唱《世界赠予我的》,清澈的嗓音与流畅的琴声让全场动容。谢维克在台下湿了眼眶:“那一刻我明白,不是我在教她,而是她在教我何为生命的韧性。”

“草芽顶破黑暗”:从川中丘陵到岭南舞台

子轩的音乐之路,始于一场与命运的博弈。先天失明的她曾因视力问题被普通学校劝退,孤独如影随形。2020年,她毅然南下惠州寻找母亲,进入特殊学校学习盲文。“盲文课本落在掌心时,我好像抓住了光。”她说。

声乐老师杜娟回忆,子轩对音乐有种“饥饿感”——每周母女俩驱车三小时往返上课,她在车上也不忘练习;为掌握舞台动作,她需通过语言描述想象姿态,再反复调整到分毫不差。“常人练十遍,她练百遍。”杜娟说。

这份执着终获回响:学琴仅五个月,她登上北京卫视;朗诵《春大》时,一句“草芽在顶破黑暗”让观众泪目;在国际赛事中,她以原创歌曲《给我星辰的人》征服评委,成为惠州市特殊艺术教育的标杆。

照亮自己的太阳,也能温暖他人。在同学眼中,子轩是“会发光的女孩”。艺术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她总主动帮助其他视障孩子,用玩笑化解他们的沮丧。“音乐是我的眼睛,我想带更多人‘看见’美好。”子轩说。

她的母亲始终是幕后英雄。从重庆到惠州,从求医无果到陪女儿征战舞台,这位母亲用车轮丈量出爱的里程。“每次表演,奖杯的光都先照到妈妈的眼睛里。”子轩在自述中写道。

“点位如豆,连缀成川”:盲文铺就的追梦之路

子轩的书桌上,一本盲文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被翻得起了毛边。“海伦·凯勒说‘若注定看不见光,我便成为自己的太阳’——这就是我的座右铭。”她指尖轻抚着凸起的文字,仿佛在触摸思想的脉络。从四川方言到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从盲文零基础到深夜蜷在被窝摸读,这个女孩用指腹"阅读"的速度,如今已让老师惊叹。

语文课堂是她最珍视的殿堂。当老师带着同学们《蒹葭》《桃夭》时,子轩总挺直脊背,让声音在胸腔共鸣。“宫商角徵羽是中国人的音阶,我的世界没有色彩,但声音里有永不褪色的画笔。”她的吟诵视频《芦花》在网络走红,那句“西风吹来,花飞如雪”被网友赞为“比月光更皎洁的声音”。

“琴键上的山河”:备战“星海湾乐杯”的日与夜

此刻,子轩正为“星海湾乐杯”粤港澳青少年音乐展演全力准备。钢琴前,她纤细的手指在《天堂》的旋律中起伏,如同白鹭掠过故乡嘉陵江面。“六级证书只是起点。”谢维克老师透露,这次展演她将挑战更高难度的原创曲目,把巴蜀童谣与岭南民乐相融合。

备赛过程充满艰辛。一段复杂的左手伴奏,她需要将老师的手势转化为触觉记忆,再拆解成数百次重复练习。“错音时她会咬嘴唇,但从不哭。”母亲心疼地说。深夜的琴房常亮着灯,保安都知道:“那个盲姑娘又在加练了。”

问及对“星海湾乐杯”的期待,子轩弹起《我和我的祖国》,琴声清越如泉:“参赛不是为奖项,是想告诉所有人——”她突然提高声调,“黑暗里也能有星辰大海!”

采访结束前,子轩忽然问道:“您知道为什么盲文叫‘点字’吗?”不等回答,她自问自答:“因为再微弱的光点,连起来就是银河。”正如她即将踏上的“星海”大舞台,那里会有千万束光,为这个以音符作画的女孩照亮前路。

上一篇: 威海真正的夏日“清凉地”,竟然在这儿!
下一篇:

为您推荐